古建筑地基基础稳定性数值分析研究--以某著名古寺数值仿真计算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前言 | 第11页 |
·古建筑保护的意义 | 第11-12页 |
·建筑地基基础的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古代建筑地基基础的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近代建筑地基基础的研究进展 | 第13页 |
·现代建筑地基基础的研究进展 | 第13页 |
·古建筑地基基础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古建筑地基基础处理方法 | 第17-27页 |
·古建筑地基基础形式 | 第17-23页 |
·古建筑地基的特征 | 第17页 |
·古建筑地基基础的分类 | 第17-18页 |
·我国古代土工建造方法 | 第18-20页 |
·古代大型建筑的地基基础处理方法 | 第20-22页 |
·古城墙基础的处理方法 | 第22-23页 |
·近现代建筑基础的形式分类 | 第23-25页 |
·地基与基础定义 | 第23页 |
·地基基础分类 | 第23-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地基基础稳定性理论分析研究 | 第27-35页 |
·土压力理论和计算方法 | 第27-29页 |
·静止土压力计算 | 第27页 |
·朗肯土压力计算 | 第27-29页 |
·某著名古寺地基基础稳定性理论分析计算 | 第29-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四章 地基基础稳定性数值模拟研究 | 第35-47页 |
·数值模拟法介绍 | 第35-36页 |
·有限元分析介绍 | 第36页 |
·有限元法的典型分析步骤 | 第36-38页 |
·土体的本构模型 | 第38-39页 |
·接触面本构模型 | 第39-43页 |
·接触面本构模型理论 | 第39-40页 |
·土体—岩体相互作用中的接触面单元 | 第40-42页 |
·Ansys 提供的接触分析类型 | 第42-43页 |
·有限元法的数学分析 | 第43-45页 |
·土体和岩体有限元法的数学分析 | 第43-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五章 某著名古寺地基基础稳定性数值计算分析 | 第47-73页 |
·工程概况 | 第47-49页 |
·工程地质条件 | 第47-48页 |
·场区岩土工程性质 | 第48-49页 |
·整体稳定性数值计算分析 | 第49-58页 |
·整体稳定性计算分析 | 第49-58页 |
·角部稳定性计算分析 | 第58-70页 |
·一层平台稳定性计算分析 | 第58-61页 |
·二层平台稳定性计算分析 | 第61-67页 |
·三层平台稳定性计算分析 | 第67-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3页 |
·整体稳定性评价分析 | 第70-71页 |
·角部稳定性评价分析 | 第71-7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3-77页 |
·结论 | 第73-74页 |
·下一步工作展望 | 第74-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