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N2O氧化甲烷Fe/Y催化剂的性能及其活性位研究

致谢第6-7页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前言第14-16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6-36页
    1.1 甲烷选择性氧化的研究进展第16-25页
        1.1.1 间接法工艺第16-17页
        1.1.2 气相均相氧化法第17-19页
        1.1.3 液相催化氧化法第19-20页
        1.1.4 气固催化氧化法第20-23页
            1.1.4.1 以O_2作为氧化剂第20-21页
            1.1.4.2 以N_2O作为氧化剂第21-23页
        1.1.5 其他直接法工艺第23-25页
            1.1.5.1 生物酶催化氧化法第23-24页
            1.1.5.2 甲烷选择性无氧氧化法第24-25页
    1.2 N_2O氧化甲烷铁基催化剂第25-33页
        1.2.1 铁基催化剂N_2O选择性氧化甲烷的机理第26-28页
        1.2.2 活性中心α-Fe的结构第28-30页
        1.2.3 铁基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第30-32页
            1.2.3.1 浸渍法第30-31页
            1.2.3.2 离子交换法第31页
            1.2.3.3 表面金属有机法第31-32页
        1.2.4 铁基催化剂的改性手段第32-33页
    1.3 文献小结及本文研究内容第33-36页
        1.3.1 文献小结第33-34页
        1.3.2 本论文研究内容第34-36页
第2章 实验部分第36-48页
    2.1 试剂与仪器第36-37页
        2.1.1 化学试剂第36页
        2.1.2 实验仪器第36-37页
    2.2 催化剂的制备第37-38页
        2.2.1 新型固态离子交换法第37-38页
        2.2.2 等量浸渍法第38页
        2.2.3 催化剂Na改性第38页
    2.3 催化剂的性能考评第38-40页
        2.3.1 考评装置及条件第38-39页
        2.3.2 考评操作步骤第39-40页
        2.3.3 反应产物测定第40页
    2.4 反应转化率和产物选择性计算第40-43页
        2.4.1 转化率的计算第40-41页
        2.4.2 选择性的计算第41-43页
    2.5 催化剂的表征第43-48页
        2.5.1 X射线粉末衍射(XRD)第43页
        2.5.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第43页
        2.5.3 N_2吸脱附测试第43-44页
        2.5.4 NH_3程序升温脱附(NH3-TPD)第44页
        2.5.5 铝谱固体核磁(~(27)Al MAS NMR)第44页
        2.5.6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第44页
        2.5.7 H_2程序升温还原(H_2-TPR)第44-45页
        2.5.8 N_2O滴定第45页
        2.5.9 透射电镜(TEM)第45页
        2.5.10 电子顺磁共振(EPR)第45-46页
        2.5.11 穆斯堡尔谱(Mossbauer谱)第46页
        2.5.12 热重分析测试(TG)第46-48页
第3章 Fe含量对Fe/Y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第48-56页
    3.1 引言第48页
    3.2 实验设计第48页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8-53页
        3.3.1 催化剂的表征结果第48-52页
            3.3.1.1 X射线粉末衍射(XRD)第48-49页
            3.3.1.2 催化剂的组成和孔分析第49-50页
            3.3.1.3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第50-51页
            3.3.1.4 H_2程序升温还原(H_2-TPR)第51-52页
        3.3.2 催化剂的考评结果第52-53页
    3.4 本章小结第53-56页
第4章 制备方法对Fe/Y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第56-68页
    4.1 引言第56页
    4.2 实验设计第56页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6-66页
        4.3.1 催化剂的表征结果第56-64页
            4.3.1.1 催化剂的组成和孔分析第57页
            4.3.1.2 X射线粉末衍射(XRD)第57-58页
            4.3.1.3 铝谱固体核磁(~(27)Al MAS NMR)第58-59页
            4.3.1.4 N_2O滴定第59-60页
            4.3.1.5 透射电镜(TEM)第60-61页
            4.3.1.6 电子顺磁共振(EPR)第61-62页
            4.3.1.7 穆斯堡尔谱(Mossbauer谱)第62-64页
        4.3.2 催化剂的考评结果第64-66页
    4.4 本章小结第66-68页
第5章 Fe/Y催化剂的Na改性探索第68-78页
    5.1 引言第68页
    5.2 实验设计第68页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68-75页
        5.3.1 催化剂的考评结果第68-69页
        5.3.2 催化剂的表征结果第69-75页
            5.3.2.1 X射线粉末衍射(XRD)第69-70页
            5.3.2.2 催化剂的组成和孔分析第70-71页
            5.3.2.3 电子顺磁共振(EPR)第71-72页
            5.3.2.4 铝谱固体核磁(~(27)Al MAS NMR)第72-73页
            5.3.2.5 NH_3程序升温脱附(NH_3-IPD)第73-74页
            5.3.2.6 热重分析(TG)第74-75页
    5.4 本章小结第75-78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78-80页
    6.1 结论第78-79页
    6.2 展望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8页
附录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天人机遥感技术在古村落调查与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水凝胶平板的可调控屈曲三维结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