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2页 |
1.1 手性醇及其重要性 | 第15页 |
1.2 3 -氯苯丙醇的重要性及其合成方法 | 第15-17页 |
1.2.1 化学法 | 第15-16页 |
1.2.1.1 硼氢化钠还原 | 第15-16页 |
1.2.1.2 二异松莰基氯化硼(IPC2BCl)还原 | 第16页 |
1.2.1.3 噁唑硼烷还原 | 第16页 |
1.2.2 生物法 | 第16-17页 |
1.3 微生物细胞固定化 | 第17-18页 |
1.4 非水相体系中的生物催化反应 | 第18-21页 |
1.4.1 含有机溶剂反应体系中的生物催化反应 | 第18-19页 |
1.4.2 含离子液体反应体系中的生物催化反应 | 第19页 |
1.4.3 含深度共熔溶剂反应体系中的生物催化反应 | 第19-21页 |
1.5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水相体系中固定化 Acetobacter sp. CCTCC M20601 细胞催化 3-氯苯丙酮不对称还原 | 第22-43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3-24页 |
2.1.1 微生物菌种 | 第23页 |
2.1.2 实验试剂 | 第23-24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24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4-30页 |
2.3.1 微生物的培养 | 第24-25页 |
2.3.2 Acetobacter sp. CCTCC M209061 细胞的固定化 | 第25-26页 |
2.3.3 气相色谱(GC)分析条件 | 第26页 |
2.3.4 反应初速度、最大产率和对映体纯度 e.e.的确定 | 第26页 |
2.3.5 水相中不同微生物菌株催化 3-氯苯丙酮不对称还原 | 第26-27页 |
2.3.6 水相中游离和固定化 Acetobacter sp. CCTCC M209061 细胞催化 3-氯苯丙酮不对称还原之比较 | 第27页 |
2.3.7 水相中游离和固定化 Acetobacter sp. CCTCC M209061 细胞的稳定性之比较 | 第27-28页 |
2.3.8 水相中不同辅底物对该反应的影响 | 第28-29页 |
2.3.9 水相中辅底物浓度对该反应的影响 | 第29页 |
2.3.10 水相中缓冲液 pH 值对该反应的影响 | 第29页 |
2.3.11 水相中反应温度对该反应的影响 | 第29页 |
2.3.12 水相中产物浓度对该反应的影响 | 第29-30页 |
2.3.13 水相中底物浓度对该反应的影响 | 第30页 |
2.3.14 标准样品的内标校正曲线 | 第30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30-42页 |
2.4.1 水相中不同微生物菌株催化 3-氯苯丙酮不对称还原 | 第30-31页 |
2.4.2 水相中游离和固定化 Acetobacter sp. CCTCC M209061 细胞催化 3-氯苯丙酮不对称还原之比较 | 第31-33页 |
2.4.3 水相中游离和固定化细胞的稳定性之比较 | 第33-36页 |
2.4.4 水相中不同辅底物对该反应的影响 | 第36-37页 |
2.4.5 水相中葡萄糖浓度对该反应的影响 | 第37-38页 |
2.4.6 水相中缓冲液 pH 对该反应的影响 | 第38-39页 |
2.4.7 水相中反应温度对该反应的影响 | 第39-40页 |
2.4.8 水相中产物浓度对该反应的影响 | 第40-41页 |
2.4.9 水相中底物浓度对该反应的影响 | 第41-4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三章 含深度共熔溶剂介质中固定化 Acetobacter sp. CCTCC M20601细胞催化 3-氯苯丙酮不对称还原 | 第43-58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43页 |
3.1.1 微生物菌种 | 第43页 |
3.1.2 主要试剂 | 第43页 |
3.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3-44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44-47页 |
3.3.1 Acetobacter sp. CCTCC M209061 细胞的培养 | 第44页 |
3.3.2 Acetobacter sp. CCTCC M209061 细胞的固定化 | 第44页 |
3.3.3 深度共熔溶剂(DESs)的制备 | 第44页 |
3.3.4 气相色谱(GC)分析条件 | 第44页 |
3.3.5 反应初速度、最大产率和产物对映体纯度的确定 | 第44页 |
3.3.6 不同 DESs 对该反应的影响 | 第44-45页 |
3.3.7 [ChCl][U]及其相关组分对该反应的影响 | 第45页 |
3.3.8 固定化 Acetobacter sp. CCTCC M209061 细胞对不同 DESs 的耐受性 | 第45页 |
3.3.9 不同 DESs 对 Acetobacter sp. CCTCC M209061 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 | 第45-46页 |
3.3.10 [ChCl][U]的含量对该反应的影响 | 第46页 |
3.3.11 葡萄糖浓度对该反应的影响 | 第46-47页 |
3.3.12 底物浓度对该反应的影响 | 第47页 |
3.3.13 缓冲液 pH 对该反应的影响 | 第47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47-57页 |
3.4.1 不同 DESs 对该反应的影响 | 第47-49页 |
3.4.2 不同 DESs 对固定化 Acetobacter sp. CCTCC M209061 细胞糖代谢活力的影响 | 第49-50页 |
3.4.3 不同 DESs 对 Acetobacter sp. CCTCC M209061 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 | 第50-53页 |
3.4.4 [ChCl][U]的含量对该反应的影响 | 第53-54页 |
3.4.5 辅底物浓度对该反应的影响 | 第54-55页 |
3.4.6 底物浓度对该反应的影响 | 第55-56页 |
3.4.7 缓冲液 pH 对该反应的影响 | 第56-5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四章 双相反应体系中固定化 Acetobacter sp. CCTCC M20601细胞催化 3-氯苯丙酮不对称还原 | 第58-76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59页 |
4.1.1 微生物菌种 | 第59页 |
4.1.2 主要试剂 | 第59页 |
4.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59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59-63页 |
4.3.1 Acetobacter sp. CCTCC M209061 细胞的培养 | 第59页 |
4.3.2 Acetobacter sp. CCTCC M209061 细胞的固定化 | 第59页 |
4.3.3 气相色谱(GC)和液相色谱(HPLC)分析条件 | 第59-60页 |
4.3.4 反应初速度、最大产率和产物对映体纯度的确定 | 第60页 |
4.3.5 不同有机溶剂或疏水性离子液体对该反应的影响 | 第60页 |
4.3.6 固定化 Acetobacter sp. CCTCC M209061 细胞对不同有机溶剂或疏水性离子液体的耐受性 | 第60-61页 |
4.3.7 底物和产物在有机溶剂/缓冲液或疏水性离子液体/缓冲液双相中分配系数的测定 | 第61页 |
4.3.8 C_4MIM·PF_6体积百分比对该反应的影响 | 第61-62页 |
4.3.9 辅底物浓度对该反应的影响 | 第62页 |
4.3.10 底物浓度对该反应的影响 | 第62页 |
4.3.11 缓冲液 pH 对该反应的影响 | 第62-63页 |
4.3.12 底物浓度对含[ChCl][U] 的缓冲液/C_4MIM·PF_6双相体系中该反应的影响 | 第63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63-74页 |
4.4.1 不同有机溶剂或疏水性离子液体对该反应的影响 | 第63-65页 |
4.4.2 固定化 Acetobacter sp. CCTCC M209061 细胞对不同有机溶剂或疏水性离子液体的耐受性 | 第65-66页 |
4.4.3 3-氯苯丙酮和 3-氯苯丙醇在双相中的分配系数 | 第66-67页 |
4.4.4 C_4MIM·PF_6体积百分比对该反应的影响 | 第67-68页 |
4.4.5 辅底物浓度对该反应的影响 | 第68-69页 |
4.4.6 底物浓度对该反应的影响 | 第69-70页 |
4.4.7 缓冲液 pH 对该反应的影响 | 第70-71页 |
4.4.8 底物浓度对含[ChCl][U] 的 C_4MIM·PF_6/缓冲液双相体系中该反应的影响 | 第71-72页 |
4.4.9 在不同反应体系中 3-氯苯丙酮不对称还原反应的比较 | 第72-73页 |
4.4.10 在不同反应体系中生物催化剂操作稳定性的比较 | 第73-7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4页 |
附录一 GC 色谱图 | 第84-85页 |
附录二 HPLC 色谱图 | 第85-86页 |
附录三 校正曲线 | 第86-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附件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