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英文缩略语 | 第11-14页 |
1 前言 | 第14-1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5-28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5-20页 |
2.1.1 实验动物 | 第15页 |
2.1.2 实验细胞 | 第15页 |
2.1.3 主要试剂 | 第15-17页 |
2.1.4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7-18页 |
2.1.5 实验工作液 | 第18-20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0-28页 |
2.2.1 细胞培养 | 第20-21页 |
2.2.2 感受态菌制备 | 第21页 |
2.2.3 质粒构建 | 第21-22页 |
2.2.4 RNA干扰实验 | 第22页 |
2.2.5 Real-timePCR | 第22页 |
2.2.6 Westernblot | 第22-24页 |
2.2.7 细胞稳定转染 | 第24页 |
2.2.8 细胞免疫荧光 | 第24-25页 |
2.2.9 小鼠基因型鉴定 | 第25-26页 |
2.2.10 震荡切片组织免疫荧光 | 第26页 |
2.2.11 冰冻切片组织免疫荧光 | 第26-27页 |
2.2.12 统计 | 第27-28页 |
3 实验结果 | 第28-35页 |
3.1 出生后不同天数的小鼠脑内FN的表达情况 | 第28页 |
3.2 血管内皮特异性敲除Atg7的小鼠的鉴定 | 第28-29页 |
3.3 血管内皮特异性敲除Atg7的小鼠脑中FN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显著升高 | 第29-30页 |
3.4 Atg7稳定干扰的HBMEC中FN表达水平显著降低 | 第30-32页 |
3.5 Atg7调控FN表达机制的初步研究 | 第32-35页 |
4 讨论 | 第35-36页 |
5 结论 | 第36-37页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3页 |
综述 | 第43-51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个人简介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