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安阳马丕瑶家族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7页 |
一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二 研究回顾 | 第10-15页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5-16页 |
四 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第一章 马丕瑶家族概况 | 第17-26页 |
第一节 马氏家族源流 | 第17-20页 |
一 马氏源流与家族迁徙 | 第17-19页 |
二 马氏家族支系派字 | 第19-20页 |
第二节 马丕瑶家族的兴起 | 第20-26页 |
一 父子双入仕,家族始兴 | 第20-23页 |
二 顺应时代,仕商并举 | 第23页 |
三 其他主要家族成员 | 第23-26页 |
第二章 马丕瑶家族教育 | 第26-37页 |
第一节 马丕瑶家族教育理念 | 第26-32页 |
一 注重家塾教育 | 第26-29页 |
二 提倡男女平等 | 第29-30页 |
三 严格读书楼管理 | 第30-31页 |
四 提高科举应试能力 | 第31-32页 |
第二节 中西交融,互动发展 | 第32-37页 |
一 以传统儒家文化立身 | 第32-34页 |
二 经世致用尚实学 | 第34-35页 |
三 提倡西学 | 第35-37页 |
第三章 马丕瑶家族社会关系的构建 | 第37-46页 |
第一节 编写族谱与家族祭祀 | 第37-39页 |
一 编写族谱 | 第37-38页 |
二 祭祀活动 | 第38-39页 |
第二节 马丕瑶家族赡族活动 | 第39-41页 |
一 置义田 | 第39-40页 |
二 建义学、义庄 | 第40-41页 |
第三节 马丕瑶家族网络 | 第41-46页 |
一 姻亲网络 | 第42页 |
二 社会网络 | 第42-46页 |
第四章 马丕瑶家族与近代社会 | 第46-57页 |
第一节 马丕瑶家族与地方经济 | 第46-50页 |
一 开办煤矿 | 第46-49页 |
二 创办新式纱厂 | 第49-50页 |
第二节 马丕瑶家族与地方教育 | 第50-54页 |
一 重视旧式书院的发展 | 第50-52页 |
二 创办新式豫学堂 | 第52-54页 |
第三节 马丕瑶家族与地方社会 | 第54-57页 |
一 支持社会公益事业 | 第54-55页 |
二 开办慈善实业 | 第55-57页 |
结语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个人简历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