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目录 | 第11-13页 |
缩略词表 | 第13-14页 |
前言 | 第14-17页 |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 第17-22页 |
1 一般资料 | 第17页 |
2 研究材料和设备 | 第17页 |
3 治疗方法 | 第17-19页 |
3.1 模拟定位及CT扫描 | 第17-18页 |
3.2 图像传输与接收 | 第18页 |
3.3 靶区勾画 | 第18-19页 |
3.4 计划制定 | 第19页 |
4 剂量学比较 | 第19-20页 |
4.1 肿瘤靶区的评价 | 第19-20页 |
5 近期疗效判定 | 第20-21页 |
5.1 疼痛缓解情况:疗效评价标准 | 第20页 |
5.2 肿瘤消退指标 | 第20-21页 |
5.3 毒副反应 | 第21页 |
6 随访 | 第21页 |
7 实验统计方法 | 第21-22页 |
第二章 结果 | 第22-36页 |
1 3D-CRT组和IMRT组的剂量学比较 | 第22-26页 |
2 近期疗效比较 | 第26-27页 |
2.1 疼痛缓解 | 第26-27页 |
2.2 肿瘤近期疗效比较 | 第27页 |
3 急慢性毒副反应 | 第27-32页 |
3.1 3D-CRT组和IMRT组患者急性毒副反应的比较 | 第28-30页 |
3.2 慢性毒副反应比较 | 第30-32页 |
4 随访结果 | 第32-36页 |
4.1全组患者随访时间24个月 | 第32-33页 |
4.2 3D-CRT组与调强IMRT组1年、2年总生存率比较 | 第33-36页 |
第三章 讨论 | 第36-39页 |
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4页 |
附表 | 第44-49页 |
综述 | 第49-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