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目录 | 第5-8页 |
一、引言 | 第8-17页 |
(一) 选题的缘由及本文研究的意义 | 第8-11页 |
1、选题缘由 | 第8-11页 |
2、研究意义 | 第11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1、现有研究现状述评 | 第11-14页 |
2、现有研究的不足和进一步研究的设想 | 第14-15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文献资料法 | 第15-16页 |
2、田野调查法 | 第16页 |
(四) 研究重、难点和可能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1、研究的重点及难点 | 第16页 |
2、可能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二、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相关理论和政策依据 | 第17-26页 |
(一) 理论支撑 | 第17-21页 |
1、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是处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 第17-19页 |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 第19-21页 |
(二) 政策依据 | 第21-26页 |
1、新中国成立以来制定的民族政策 | 第22-24页 |
2、国家和地方制定的《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 | 第24-26页 |
三、“十一五”期间宁蒗县扶持普米族聚居地发展取得的成效 | 第26-39页 |
(一) 宁蒗县普米族的概况 | 第26-27页 |
1、地理位置 | 第26页 |
2、人口特点 | 第26页 |
3、资源状况 | 第26-27页 |
(二) 扶持普米族发展的主要方式 | 第27-28页 |
1、加强领导和统一认识 | 第27页 |
2、深入村寨并认真调查 | 第27页 |
3、治穷先治愚 | 第27-28页 |
4、推行“一村一业”的发展方式 | 第28页 |
5、充分调动普米族群众自我发展的积极性 | 第28页 |
(三) 扶持普米族发展的内容 | 第28-33页 |
1、安居工程项目 | 第28-29页 |
2、农田水利项目 | 第29页 |
3、人畜饮水项目 | 第29-30页 |
4、种养殖业项目 | 第30-31页 |
5、文卫建设项目 | 第31页 |
6、教育投资项目 | 第31-32页 |
7、道路建设项目 | 第32页 |
8、电讯工程项目 | 第32-33页 |
9、整村推进项目 | 第33页 |
(四) 扶持普米族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 | 第33-39页 |
1、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 | 第34-35页 |
2、社会事业发展迅速 | 第35-36页 |
3、农业经济初具规模 | 第36-37页 |
4、“四通五有三达到”达标情况 | 第37-39页 |
四、宁蒗县扶持普米族加快发展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 第39-48页 |
(一) 宁蒗县扶持普米族发展面临的困难 | 第39-42页 |
1、经济发展仍然滞后 | 第39-40页 |
2、产业结构单一和发展方式落后 | 第40-41页 |
3、基础设施建设仍不健全 | 第41-42页 |
4、扶持政策不到位 | 第42页 |
(二) 扶持普米族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42-48页 |
1、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模式 | 第42-45页 |
2、继续加大扶持力度 | 第45页 |
3、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普米族干部队伍 | 第45-46页 |
4、制定合理的政策并加大宣传力度 | 第46-48页 |
五、宁蒗县扶持普米族发展的经验启示 | 第48-53页 |
(一) 科学发展是普米族发展的必然选择 | 第48-49页 |
(二) 整村推进和一村一业是普米族发展的基本方式 | 第49页 |
(三) 多部门联合行动是普米族发展的有力保障 | 第49-50页 |
(四) 保护传统文化是普米族发展的内在要求 | 第50-51页 |
(五) 寻求对口帮扶是普米族未来发展的新途径 | 第51-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