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视角信息融合的棒材自动计数系统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页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8-11页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1页 |
1.4 本文章节结构 | 第11-12页 |
第2章 硬件平台搭建 | 第12-21页 |
2.1 硬件系统采用双视角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12页 |
2.2 硬件系统组成 | 第12-14页 |
2.3 光源的选择 | 第14-16页 |
2.3.1 光照理论 | 第14-15页 |
2.3.2 端部光源选择 | 第15-16页 |
2.3.3 底部光源选择 | 第16页 |
2.4 摄像机选择 | 第16-18页 |
2.5 镜头的选择 | 第18-19页 |
2.6 上位工控机的配置 | 第19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19-21页 |
第3章 端部摄像机图像处理算法 | 第21-42页 |
3.1 无堆叠粘连时的棒材中心点识别算法 | 第21-30页 |
3.1.1 图像二值化 | 第22-23页 |
3.1.2 图像的腐蚀和模糊处理 | 第23-24页 |
3.1.3 改进的峰值提取算法 | 第24-29页 |
3.1.4 中心点矫正 | 第29-30页 |
3.2 堆叠粘连严重时的棒材中心点识别算法 | 第30-41页 |
3.2.1 粘连棒材端面外部轮廓的获取 | 第31页 |
3.2.2 边缘轮廓的角点搜寻 | 第31-37页 |
3.2.3 获取棒材的模糊中心点 | 第37页 |
3.2.4 求棒材端面的轮廓点集 | 第37-39页 |
3.2.5 依凸壳剥离外围棒材 | 第39-41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顶部摄像机图像处理算法 | 第42-48页 |
4.1 顶部摄像机图像处理算法总流程 | 第43-44页 |
4.2 顶部图像处理的详细步骤 | 第44-47页 |
4.2.1 图像的闭操作 | 第44-45页 |
4.2.2 中心线拟合 | 第45-47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5章 信息融合与计数 | 第48-54页 |
5.1 两角度中心点匹配 | 第48-49页 |
5.1.1 匹配规则 | 第48-49页 |
5.1.2 信用权值判定法则 | 第49页 |
5.2 前后帧中心点匹配与计数 | 第49-52页 |
5.2.1 棒材运动速度的估算 | 第50-51页 |
5.2.2 相邻帧中心点匹配与计数 | 第51-52页 |
5.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2-5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4-56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54-55页 |
6.2 对未来的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1-62页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62-63页 |
详细摘要 | 第63-68页 |
详细中文摘要 | 第65-67页 |
详细英文摘要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