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4页 |
Abstract | 第14-2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20-38页 |
·催化氢解 | 第20-21页 |
·乙醇酸甲酯 | 第21-22页 |
·乙醇酸甲酯的合成方法 | 第21-22页 |
·乙二醇的研究背景 | 第22-32页 |
·乙二醇的合成方法 | 第23-29页 |
·石化法合成乙二醇 | 第23-25页 |
·碳一法合成乙二醇 | 第25-28页 |
·各种合成方法的比较 | 第28-29页 |
·草酸二甲酯催化加氢制乙二醇的原理和研究现状 | 第29-32页 |
·草酸二甲酯催化加氢制备乙二醇的原理 | 第29页 |
·草酸酯催化加氢研究现状 | 第29-32页 |
·本实验室已有的研究工作基础 | 第32-33页 |
·本论文的研究目标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8页 |
第二章 反应热力学分析及催化研究方法 | 第38-50页 |
·草酸二甲酯选择加氢反应热力学分析 | 第38-42页 |
·草酸二甲酯选择加氢反应机理 | 第38页 |
·草酸二甲酯选择加氢反应热力学计算 | 第38-42页 |
·理想气态条件下生成焓与熵值的估算 | 第38-39页 |
·热力学数据 | 第39-42页 |
·试剂和药品 | 第42-44页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44页 |
·催化剂的结构表征 | 第44-48页 |
·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ICP-AES) | 第44页 |
·氮物理吸附 | 第44-45页 |
·热重-差热分析(TG-DTA) | 第45页 |
·程序升温技术(TPR、TPD) | 第45-46页 |
·活性Cu表面积的测定 | 第46页 |
·扫描电镜(SEM) | 第46页 |
·透射电镜(TEM) | 第46页 |
·X-射线粉末衍射(XRD) | 第46-47页 |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第47页 |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DRS) | 第47页 |
·傅立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FT-IR) | 第47-48页 |
·核磁共振(NMR) | 第48页 |
·催化剂催化性能评价 | 第48-49页 |
·催化性能评价 | 第48页 |
·产物种类鉴定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0页 |
第三章 SiO_2织构效应及其对DMO加氢反应性能的影响研究 | 第50-60页 |
·引言 | 第50页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50-51页 |
·载体氧化硅材料的制备 | 第50-51页 |
·介孔氧化硅分子筛SBA-15的制备 | 第50页 |
·介孔氧化硅分子筛HMS的制备 | 第50-51页 |
·介孔氧化硅分子筛MCM-41的制备 | 第51页 |
·介孔氧化硅分子筛MCM-48的制备 | 第51页 |
·介孔氧化硅分子筛MCF的制备 | 第51页 |
·Cu/SiO_2催化剂的制备 | 第51-52页 |
·催化剂的表征 | 第52-56页 |
·催化剂的织构性质 | 第52-53页 |
·XRD表征 | 第53-54页 |
·TPR表征 | 第54-55页 |
·XPS表征 | 第55-56页 |
·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评价 | 第56-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0页 |
第四章 Cu尺寸效应及其对DMO加氢催化性能的影响研究 | 第60-73页 |
·引言 | 第60页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60-61页 |
·催化剂的表征 | 第61-68页 |
·催化剂的化学组成和织构性质 | 第61-62页 |
·催化剂的物相结构 | 第62-63页 |
·催化剂的氧化还原性能 | 第63-65页 |
·还原后催化剂纳米金属铜表面等离子效应 | 第65页 |
·催化剂中表面铜物种的化合态与电子结构 | 第65-67页 |
·催化性能评价与尺寸效应的探讨 | 第67-68页 |
·Cu/SiO_2催化剂表面铜物种迁移研究 | 第68-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3页 |
第五章 合成策略对Cu/SiO_2催化材料结构及DMO加氢性能的影响研究 | 第73-122页 |
·引言 | 第73-74页 |
·浸渍法制备的C-HMS催化剂 | 第74-83页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74页 |
·催化剂的表征 | 第74-81页 |
·催化剂的化学组成和织构 | 第74-76页 |
·催化剂的相结构和形貌 | 第76-78页 |
·催化剂的氧化还原行为 | 第78-79页 |
·催化剂的表面化学特性 | 第79-81页 |
·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评价 | 第81-83页 |
·离子选择吸附交换法制备的Cu/HMS催化剂——前驱体影响 | 第83-89页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83页 |
·催化剂的表征 | 第83-88页 |
·催化剂的化学组成和织构 | 第83-85页 |
·催化剂的表面物种及氧化还原性能 | 第85-87页 |
·催化剂表面组成和表面化学状态 | 第87-88页 |
·催化性能评价 | 第88-89页 |
·离子吸附交换法制备的Cu/HMS催化剂——吸附温度的影响 | 第89-97页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89页 |
·催化剂的表征 | 第89-96页 |
·催化剂的织构 | 第89-93页 |
·催化剂的表面物种和氧化还原性能 | 第93-94页 |
·催化剂的表面组成和表面物种化学态 | 第94-96页 |
·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评价 | 第96页 |
·催化剂还原前后Cu物种的探讨 | 第96-97页 |
·原位合成法制备的Cu/HMS催化剂 | 第97-107页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97-98页 |
·催化剂的表征 | 第98-104页 |
·催化剂的化学组成和织构 | 第98-102页 |
·催化剂的TPR | 第102-103页 |
·催化剂的表面化学状态 | 第103-104页 |
·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测试 | 第104-105页 |
·催化剂还原前后Cu物种和催化活性中心的讨论 | 第105-107页 |
·焙烧后催化剂表面铜物种 | 第105-106页 |
·催化剂活性中心的探讨 | 第106-107页 |
·原位合成法制备的Cu/HMS催化剂——DDA影响研究 | 第107-115页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107-108页 |
·催化剂的表征 | 第108-115页 |
·催化剂的织构性质 | 第108页 |
·TG/DTA表征 | 第108-109页 |
·XRD表征 | 第109-110页 |
·FT-IR表征 | 第110-111页 |
·TPR表征 | 第111-112页 |
·XPS表征 | 第112-113页 |
·不同催化剂的活性评价 | 第113-115页 |
·结论 | 第115页 |
·改进沉积沉淀法制备Cu/SiO_2多级孔材料 | 第115-119页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115页 |
·催化剂的表征 | 第115-119页 |
·催化剂的织构性质 | 第115-118页 |
·催化剂的表面结构 | 第118-119页 |
·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测试 | 第1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19-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22页 |
第六章 Cu/MOx/SiO_2催化剂复合载体效应及其对DMO加氢反应性能的影响研究 | 第122-147页 |
·引言 | 第122页 |
·Cu/Al_2O_3/SiO_2催化剂体系 | 第122-133页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122-123页 |
·C-HMS催化剂的制备 | 第122-123页 |
·Al-HMS载体的制备 | 第123页 |
·Cu/Al-HMS-x催化剂的制备 | 第123页 |
·CuAl/HMS-x催化剂的制备 | 第123页 |
·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测试 | 第123-125页 |
·催化剂的结构表征 | 第125-133页 |
·催化剂的化学组成和织构特征 | 第125-128页 |
·催化剂的相结构和形貌 | 第128-129页 |
·催化剂的铝物种和铜物种的化学环境 | 第129-131页 |
·催化剂的表面结构分析 | 第131-132页 |
·催化剂表面结构演变模型 | 第132-133页 |
·Cu/TiO_2/SiO_2催化剂体系 | 第133-145页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133-134页 |
·Cu/SiO_2催化剂的制备 | 第133-134页 |
·TiO_2溶胶的制备 | 第134页 |
·Cu/TiO_2催化剂的制备 | 第134页 |
·Cu/TiO_2/SiO_2催化剂的制备 | 第134页 |
·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测试 | 第134-136页 |
·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测试 | 第136-145页 |
·催化剂的化学组成和织构 | 第136-137页 |
·催化剂的相结构及形貌 | 第137-141页 |
·催化剂的氧化还原行为 | 第141-142页 |
·催化剂的表面化学组成及化学态 | 第142-145页 |
·本章小结 | 第145-146页 |
参考文献 | 第146-147页 |
第七章 CuP/SiO_2催化剂中助剂效应及其对DMO加氢性能的影响研究 | 第147-177页 |
·引言 | 第147页 |
·Cu-B/SiO_2催化剂体系 | 第147-159页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148页 |
·Cu/HMS催化剂的制备 | 第148页 |
·CuB/HMS催化剂的制备 | 第148页 |
·CuB/HMS(2/1)-A催化剂的制备 | 第148页 |
·CuB*/HMS(2/1)催化剂的制备 | 第148页 |
·CuK/HMS(2/1)-1催化剂的制备 | 第148页 |
·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评价 | 第148-151页 |
·催化剂的表征 | 第151-159页 |
·催化剂的组成及织构特征 | 第151-153页 |
·催化剂的相结构组成及形貌 | 第153-155页 |
·催化剂的酸碱性和氧化还原性能 | 第155-157页 |
·催化剂的表面组成及表面物种状态 | 第157-159页 |
·本节小结 | 第159页 |
·CuNi/SiO_2催化剂体系 | 第159-174页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159-160页 |
·CuxNi/HMS催化剂的制备 | 第159-160页 |
·CuxNiy/HMS催化剂的制备 | 第160页 |
·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评价 | 第160-163页 |
·催化剂的结构表征 | 第163-173页 |
·催化剂的组成及其织构特征 | 第163-164页 |
·催化剂的物相结构 | 第164-166页 |
·催化剂的氧化还原行为 | 第166页 |
·催化剂的表面组成及化合态 | 第166-170页 |
·CuNi双金属催化剂的相结构及组成分析 | 第170-172页 |
·Ni的引入对Cu/HMS催化剂表面结构影响的微观机理 | 第172-173页 |
·本节小结 | 第173-174页 |
·本章小结 | 第174-175页 |
参考文献 | 第175-177页 |
第八章 新型Ag/SiO_2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在DMO加氢反应中的应用研究 | 第177-202页 |
·引言 | 第177-178页 |
·Ag/SiO_2系列 | 第178-185页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178页 |
·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测试 | 第178-179页 |
·催化剂的表征 | 第179-185页 |
·催化剂的相结构和织构特征 | 第179-182页 |
·催化剂的氧化还原行为 | 第182-183页 |
·催化剂的表面含量及化学状态 | 第183-185页 |
·本节小结 | 第185页 |
·Ag/MCM-41体系 | 第185-199页 |
·Ag/介孔氧化硅催化剂的制备 | 第185页 |
·系列催化剂催化性能测试 | 第185-190页 |
·系列催化剂表征 | 第190-197页 |
·氧化硅载体织构表征 | 第190-192页 |
·不同银负载量系列催化剂的表征 | 第192-194页 |
·不同焙烧温度系列催化剂的表征 | 第194-197页 |
·不同表面羟基负载的银基催化剂的表征 | 第197页 |
·本节小结 | 第197-199页 |
·本章小结 | 第199-200页 |
参考文献 | 第200-202页 |
第九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第202-207页 |
·研究总结 | 第202-205页 |
·展望 | 第205-207页 |
参考文献 | 第207-210页 |
个人简历 | 第210-211页 |
论文发表情况 | 第211-216页 |
致谢 | 第216-217页 |
符号说明 | 第217-2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