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 研究方法及内容 | 第15-16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4 研究特色及创新点 | 第16页 |
1.4.1 研究特色 | 第16页 |
1.4.2 创新之处 | 第16页 |
1.5 相关概念阐述 | 第16-19页 |
1.5.1 生态文明的涵义 | 第16-17页 |
1.5.2 生态文明的特征 | 第17-19页 |
第2章 中国共产党人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理论渊源 | 第19-25页 |
2.1 汲取马克思生态思想的精华 | 第19-21页 |
2.1.1 人与自然辨证统一的关系 | 第19-20页 |
2.1.2 劳动实践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 | 第20页 |
2.1.3 尊重客观规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第20-21页 |
2.2 借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 | 第21-23页 |
2.2.1 儒家:“天人合一”思想 | 第21-22页 |
2.2.2 道家:“道法自然”理念 | 第22页 |
2.2.3 佛教:“众生平等”观念 | 第22-23页 |
2.3 吸收西方文化中的生态智慧 | 第23-25页 |
2.3.1 非人类中心主义生态思想 | 第23-24页 |
2.3.2 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 | 第24-25页 |
第3章 中国共产党人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发展历程 | 第25-39页 |
3.1 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萌芽时期 | 第25-28页 |
3.1.1 植树造林,绿化祖国 | 第25-26页 |
3.1.2 兴修水利,治理水患 | 第26页 |
3.1.3 节约资源,勤俭建国 | 第26-27页 |
3.1.4 提倡有计划的生育,控制人口数量 | 第27-28页 |
3.2 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形成时期 | 第28-30页 |
3.2.1 依靠科学技术,推动生态环境建设 | 第28-29页 |
3.2.2 依靠法律制度,促进生态环境建设 | 第29页 |
3.2.3 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工作相协调 | 第29-30页 |
3.2.4 绿化祖国,造福后代 | 第30页 |
3.3 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发展时期 | 第30-34页 |
3.3.1 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 | 第31-32页 |
3.3.2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保护生态环境 | 第32页 |
3.3.3 提出“科学发展观”,倡导科学发展新理念 | 第32-33页 |
3.3.4 加快构建“两型社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 第33-34页 |
3.3.5 明确生态文明这一理论范畴 | 第34页 |
3.4 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成熟时期 | 第34-39页 |
3.4.1 构建“五位一体”战略布局,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 第34-35页 |
3.4.2 论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凸显生态文明建设意义 | 第35-36页 |
3.4.3 建立健全生态文明法律法规,保护生态环境 | 第36-37页 |
3.4.4 “五大发展理念”,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 第37页 |
3.4.5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 第37-39页 |
第4章 中国共产党人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发展历程的特征分析 | 第39-44页 |
4.1 以逐步深化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为特色 | 第39-40页 |
4.1.1 由“被动保护”到“主动防御” | 第39-40页 |
4.1.2 由“单一指令”到“全面建设” | 第40页 |
4.2 以坚持调节人与自然关系为核心 | 第40-42页 |
4.2.1 由改造自然到协调发展 | 第41页 |
4.2.2 由协调发展到和谐共生 | 第41-42页 |
4.3 坚持以渐进式发展为重点 | 第42-44页 |
4.3.1 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呈渐进性 | 第42-43页 |
4.3.2 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呈阶段性 | 第43-44页 |
第5章 中国共产党人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启示 | 第44-51页 |
5.1 中国共产党人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理论启示 | 第44-46页 |
5.1.1 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理论基础 | 第44-45页 |
5.1.2 始终把实现人民根本利益作为落脚点 | 第45-46页 |
5.2 中国共产党人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实践启示 | 第46-51页 |
5.2.1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发展 | 第46-47页 |
5.2.2 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法制化水平,强化生态监管力度 | 第47-48页 |
5.2.3 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提高公众生态文明意识 | 第48-50页 |
5.2.4 顺应世界潮流,推动国际合作 | 第50-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