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2页 |
1.1 课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2 电气化铁路中的常见的电能质量问题以及治理方案 | 第10-16页 |
1.2.1 电能质量问题及危害 | 第10-11页 |
1.2.2 电能质量治理方案概述 | 第11-16页 |
1.3 基于V/v牵引变压器的MMC-RPC概述 | 第16-19页 |
1.3.1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发展现状概述 | 第17页 |
1.3.2 铁路功率调节器发展现状 | 第17-19页 |
1.3.3 RPC控制策略研究 | 第19页 |
1.4 本学位论文所做的工作 | 第19-22页 |
第二章 MMC-RPC的建模 | 第22-32页 |
2.1 MMC-RPC子模块工作原理 | 第23-25页 |
2.2 MMC-RPC常规模型 | 第25-29页 |
2.2.1 时域坐标下SPH-MMC的数学模型 | 第25-27页 |
2.2.2 α-β坐标下SPH-MMC的数学模型 | 第27-29页 |
2.2.3 dq旋转坐标系下SPH-MMC的数学模型 | 第29页 |
2.3 MMC-RPC的小信号模型 | 第29-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MMC-RPC的控制方式的研究 | 第32-69页 |
3.1 MMC-RPC的线性控制策略 | 第32-50页 |
3.1.1 采用PCI控制策略对电能质量的综合治理控制策略的研究 | 第32-42页 |
3.1.2 功率耦合与阻感比结合的新型下垂控制策略 | 第42-50页 |
3.2 MMC-RPC的非线性控制策略 | 第50-67页 |
3.2.1 微分平坦理论 | 第50-52页 |
3.2.2 基于微分平坦理论的MMC-RPC控制器设计 | 第52-58页 |
3.2.3 基于基于微分平坦理论的MMC-RPC功率控制器设计 | 第58-6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四章 对MMC-RPC采用惯性的功率同步控制策略 | 第69-79页 |
4.1 采用虚拟惯性的功率同步控制器的设计 | 第69-72页 |
4.1.1 同步电机转子运动方程 | 第70页 |
4.1.2 虚拟惯性的p-ω同步环 | 第70-71页 |
4.1.3 电流控制环 | 第71-72页 |
4.1.4 控制器整体结构 | 第72页 |
4.2 系统分析 | 第72-74页 |
4.3 仿真验证 | 第74-77页 |
4.3.1 控制系统惯性验证 | 第74-76页 |
4.3.2 综合治理能力验证 | 第76-7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第五章 MMC-RPC的虚拟同步机建模及控制 | 第79-89页 |
5.1 MMC-RPC虚拟同步机建模 | 第79-81页 |
5.1.1 虚拟同步机电磁部分模型 | 第80页 |
5.1.2 虚拟同步机机械部分模型 | 第80-81页 |
5.2 系统分析 | 第81-83页 |
5.3 控制器设计 | 第83-85页 |
5.3.1 功率外环 | 第83-84页 |
5.3.2 虚拟同步电机内环 | 第84页 |
5.3.3 控制器整体结构 | 第84-85页 |
5.4 仿真分析 | 第85-87页 |
5.4.1 虚拟同步机控制策略的验证 | 第86-87页 |
5.4.2 MMC-RPC综合治理能力的验证 | 第8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9-92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89-90页 |
6.2 论文后续工作展望 | 第90-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100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0-101页 |
致谢 | 第101-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