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危机协同治理研究--以浙江余姚水灾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一、绪论 | 第8-20页 |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1、研究背景 | 第8-9页 |
2、研究意义 | 第9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9-15页 |
1、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2、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3、研究评述 | 第14-15页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5-17页 |
1、研究思路 | 第15-17页 |
2、研究方法 | 第17页 |
(四) 理论工具与创新点 | 第17-20页 |
1、理论工具 | 第17-18页 |
2、创新点与不足 | 第18-20页 |
二、浙江余姚水灾回顾及协同治理实践分析 | 第20-29页 |
(一) 余姚水灾回顾 | 第20-22页 |
(二) 浙江余姚水灾中协同治理实践分析 | 第22-24页 |
1、不同级别政府之间的协同实践 | 第22页 |
2、政府与其他社会主体之间的协同实践 | 第22-23页 |
3、其他社会主体之间的协同实践 | 第23-24页 |
(三) 公共危机协同治理中各主体的角色定位分析 | 第24-29页 |
1、政府的角色定位 | 第24-25页 |
2、其他社会主体的角色定位 | 第25-29页 |
三、浙江余姚水灾中协同治理存在的困境与原因分析 | 第29-34页 |
(一) 公共危机协同治理存在的困境 | 第29-31页 |
1、协同治理主体自身能力不足 | 第29-30页 |
2、协同治理主体之间信息沟通不畅 | 第30-31页 |
3、协同治理主体参与渠道的缺失 | 第31页 |
(二) 公共危机协同治理存在困境的原因 | 第31-34页 |
1、大政府主义观念的影响,多元参与意识淡薄 | 第31-32页 |
2、多元参与相关的制度法律规定不健全 | 第32-33页 |
3、信息共享机制缺乏,沟通不畅 | 第33-34页 |
四、完善公共危机协同治理机制的建议 | 第34-44页 |
(一) 由政府的管控规制向协同治理转变 | 第34-38页 |
1、明确党和政府政府主导地位与责任承担 | 第35-36页 |
2、建立健全公共危机协同治理法律体系 | 第36-37页 |
3、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 第37-38页 |
4、成立公共危机协同治理防控中心 | 第38页 |
(二) 加强信息沟通与自身能力建设 | 第38-40页 |
1、完善的信息沟通机制 | 第38-39页 |
2、加强协同治理主体自身能力建设 | 第39-40页 |
(三) 提升公民参与意识与道德宣传 | 第40-44页 |
1、加强公民危机教育,提升公民参与意识 | 第41-42页 |
2、加强协同治理各主体的道德教育与宣传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