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D7606的电能质量监测终端研究与实现
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电能质量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 第13-14页 |
1.3.1 数字化 | 第13-14页 |
1.3.2 集成化 | 第14页 |
1.3.3 智能化 | 第14页 |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4-15页 |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5-18页 |
第2章 电能质量指标及监测方法 | 第18-26页 |
2.1 电能质量的定义 | 第18页 |
2.2 电能质量的标准 | 第18-19页 |
2.3 电能质量的指标及其测量方法 | 第19-22页 |
2.3.1 电网频率 | 第19页 |
2.3.2 电压偏差 | 第19页 |
2.3.3 三相电压不平衡 | 第19-20页 |
2.3.4 电网谐波及间谐波 | 第20-21页 |
2.3.5 电压波动和闪变 | 第21-22页 |
2.3.6 电压暂升暂降与中断 | 第22页 |
2.4 电能质量监测终端的功能 | 第22页 |
2.5 电能质量监测终端概况 | 第22-2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电能质量监测终端硬件系统设计 | 第26-58页 |
3.1 主控模块 | 第27-29页 |
3.1.1 AT91SAM9260简介 | 第27-28页 |
3.1.2 存储单元及时钟 | 第28-29页 |
3.2 信号调理模块 | 第29-32页 |
3.2.1 感器选型 | 第29-31页 |
3.2.2 RC二阶滤波电路 | 第31-32页 |
3.3 监测模块 | 第32-35页 |
3.3.1 AD7606电路 | 第32-34页 |
3.3.2 DSP及外围电路 | 第34-35页 |
3.4 人机接口电路 | 第35-37页 |
3.5 遥控、遥信模块 | 第37-39页 |
3.6 电源模块 | 第39-49页 |
3.6.1 主回路的设计实现 | 第39-45页 |
3.6.2 各模块供电图 | 第45-47页 |
3.6.3 交流检测及充电电路 | 第47-49页 |
3.7 通信模块 | 第49-56页 |
3.7.1 GPRS模块 | 第49-52页 |
3.7.2 以太网通信 | 第52-53页 |
3.7.3 RS232接口 | 第53页 |
3.7.4 RS-485通信 | 第53-54页 |
3.7.5 USB接口 | 第54-55页 |
3.7.6 红外 | 第55-56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4章 电能质量监测终端软件系统设计 | 第58-72页 |
4.1 Linux嵌入式操作系统简介 | 第58-59页 |
4.2 Linux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定制 | 第59-61页 |
4.2.1 Uboot移植 | 第59-60页 |
4.2.2 Linux内核定制 | 第60-61页 |
4.2.3 根文件系统的制作 | 第61页 |
4.3 主程序模块 | 第61-64页 |
4.4 数据处理模块 | 第64-66页 |
4.5 通信模块 | 第66-70页 |
4.5.1 无线通信模块软件设计 | 第66-67页 |
4.5.2 以太网软件设计 | 第67-7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5章 性能测试与实验结果 | 第72-82页 |
5.1 频率测量误差结果 | 第72页 |
5.2 电压偏差测量误差 | 第72-73页 |
5.3 电压、电流有效值和功率、相角误差 | 第73-75页 |
5.4 三相不平衡误差 | 第75-76页 |
5.5 谐波电压、谐波电流误差 | 第76-78页 |
5.6 闪变误差 | 第78-79页 |
5.7 电压暂降、暂升误差 | 第79-80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2-84页 |
6.1 结论 | 第82-83页 |
6.2 展望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致谢 | 第88-90页 |
附录 | 第90-94页 |
附录1 电源主回路电路图 | 第90-91页 |
附录2 信号调理电路 | 第91-92页 |
附录3 AD采样电路 | 第92-93页 |
附录4 电能质量监测终端 | 第93-94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