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引言 | 第8-11页 |
| 一、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 第8-9页 |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 第一章 特殊体质受害人及其损害赔偿制度的概述 | 第11-17页 |
| 第一节 特殊体质受害人的界定 | 第11-14页 |
| 一、特殊体质受害人的涵义及特点 | 第11-12页 |
| 二、特殊体质受害人的种类 | 第12-14页 |
| 第二节 特殊体质受害人损害赔偿制度的界定 | 第14-17页 |
| 一、特殊体质受害人损害赔偿制度的概念 | 第14-15页 |
| 二、特殊体质受害人损害赔偿的特点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我国特殊体质受害人损害赔偿的困境及原因 | 第17-31页 |
| 第一节 我国特殊体质受害人损害赔偿之困境 | 第17-26页 |
| 一、法律规范欠缺 | 第18-24页 |
| 二、司法救济困难 | 第24-26页 |
| 第二节 特殊体质受害人损害赔偿困境产生的原因 | 第26-31页 |
| 一、特殊体质本身的复杂性 | 第26-27页 |
| 二、因果关系理论的抽象性 | 第27-29页 |
| 三、社会管理及风险分散机制不健全 | 第29-31页 |
| 第三章 完善特殊体质受害人损害赔偿制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 第31-40页 |
| 第一节 完善特殊体质受害人损害赔偿制度的必要性 | 第31-33页 |
| 一、宪法保妒人权的需要 | 第31-32页 |
| 二、侵权法填补损害功能的需要 | 第32页 |
| 三、司法公正的价值追求 | 第32-33页 |
| 第二节 完善特殊体质受害人损害赔偿制度的可行性 | 第33-40页 |
| 一、民法研究路径之类型化理论的发展 | 第33-35页 |
| 二、域外理论及立法的支持 | 第35-40页 |
| 第四章 完善特殊体质受害人损害赔偿制度的建议 | 第40-53页 |
| 第一节 完善特殊体质受害人损害赔偿制度应遵循的原则 | 第40-42页 |
| 一、损害责任的公平分配原则 | 第41页 |
| 二、损害预防的效率原则 | 第41-42页 |
| 三、保持法律体系统一性的原则 | 第42页 |
| 第二节 完善特殊体质受害人损害赔偿制度的具体措施 | 第42-53页 |
| 一、界定特殊体质受害人的涵义 | 第42-43页 |
| 二、类型化规定特殊体质受害人 | 第43-44页 |
| 三、确定损害赔偿范围 | 第44-46页 |
| 四、明确行为人的损害赔偿责任 | 第46-51页 |
| 五、通过医疗鉴定明确疾病差异性 | 第51页 |
| 六、健全特殊体质的管理机制及风险分散机制 | 第51-53页 |
| 结语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 附录 | 第57-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