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2-20页 |
1.1 自然地理概况 | 第12-13页 |
1.2 论文选题及意义 | 第13-15页 |
1.3 研究历史及现状 | 第15-16页 |
1.3.1 区域研究历史 | 第15页 |
1.3.2 金矿勘查找矿研究 | 第15-16页 |
1.3.3 科研工作及代表性成果 | 第16页 |
1.4 已往工作所存在的问题 | 第16-17页 |
1.5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1.6 完成的工作量 | 第18页 |
1.7 取得的主要成果及认识 | 第18-20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20-26页 |
2.1 地层概况 | 第20-22页 |
2.2 构造简介 | 第22-24页 |
2.3 区域岩浆岩 | 第24页 |
2.4 区域矿产 | 第24-26页 |
第3章 矿床地质特征 | 第26-50页 |
3.1 矿区地质 | 第26-33页 |
3.1.1 地层 | 第26-28页 |
3.1.2 构造 | 第28-30页 |
3.1.3 岩浆岩 | 第30-33页 |
3.2 矿化特征 | 第33-48页 |
3.2.1 矿脉(体)特征 | 第33-38页 |
3.2.2 矿石特征 | 第38-43页 |
3.2.3 矿化阶段 | 第43-45页 |
3.2.4 围岩蚀变 | 第45-48页 |
3.3 矿床成因分析 | 第48-50页 |
3.3.1 成矿物质来源 | 第48页 |
3.3.2 成矿时代 | 第48-49页 |
3.3.3 成矿作用 | 第49-50页 |
第4章 矿化富集规律 | 第50-67页 |
4.1 断裂构造与蚀变分带规律 | 第50-53页 |
4.1.1 断裂构造的多级控矿规律 | 第50-51页 |
4.1.2 构造岩分带规律 | 第51-52页 |
4.1.3 构造强度分带与矿化 | 第52-53页 |
4.2 302 脉矿体产出及展布规律 | 第53-59页 |
4.2.1 矿化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 | 第53-54页 |
4.2.2 矿化空间的分段富集规律 | 第54页 |
4.2.3 矿化分段富集的构造控制规律 | 第54-55页 |
4.2.4 矿体产出部位与主断裂面的关系 | 第55-56页 |
4.2.5 大磨曲家金矿床 302 脉矿体厚度垂向变化规律 | 第56-57页 |
4.2.6 302 脉见矿钻孔分布特征 | 第57-58页 |
4.2.7 矿化原生晕分布规律 | 第58-59页 |
4.3 构造控矿规律 | 第59-65页 |
4.3.1 控矿断裂数字模拟方法的原理 | 第60-61页 |
4.3.2 金矿化区域变化趋势 | 第61-63页 |
4.3.3 大磨曲家金矿床 302 脉主要矿化指标空间变化趋势 | 第63-65页 |
4.4 小结 | 第65-67页 |
第5章 成矿预测与评价 | 第67-77页 |
5.1 预测依据 | 第67-73页 |
5.1.1 控矿构造条件 | 第67-68页 |
5.1.2 302 脉矿化变化趋势及预测 | 第68-70页 |
5.1.3 原生晕叠加模型预测 | 第70-71页 |
5.1.4 大磨曲家金矿床 302 脉成矿预测 | 第71-73页 |
5.2 预测结果 | 第73-76页 |
5.3 预测效果评析 | 第76-77页 |
结论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5页 |
作者简介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