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一、违法合同效力认定的司法现状 | 第9-12页 |
(一) 同案不同判 | 第9-10页 |
(二) 裁判思维机械化 | 第10-12页 |
二、司法现状形成的原因 | 第12-22页 |
(一) 顾此:鼓励交易——限制公法评价对私法评价的影响 | 第12-14页 |
(二) 失彼:盲目移植——理论模棱两可 | 第14-22页 |
1. 概念不清晰 | 第14-17页 |
2. 逻辑不周延 | 第17-18页 |
3. 识别标准不清晰 | 第18-22页 |
三、对《民法总则》应对之策的评价 | 第22-24页 |
四、违法合同效力规则分析 | 第24-43页 |
(一) 观念更新——公法上评价与私法上评价不一致的理论基础 | 第24-32页 |
1. 对形式法秩序统一性理论的批判 | 第24-26页 |
2. 实质法秩序统一观念的建立 | 第26-32页 |
(二) 具体制度构建 | 第32-43页 |
1. 原则性规定 | 第32-36页 |
2. 类型化分析 | 第36-43页 |
结束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