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置扰流柱列集热管的换热和流动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主要符号表 | 第11-13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3-20页 |
| 1.1 研究背景和应用前景 | 第13-14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 1.1.2 太阳能发电的应用前景 | 第13-14页 |
| 1.2 槽式太阳能集热管的失效 | 第14-15页 |
| 1.3 扰流柱列的应用 | 第15-19页 |
| 1.3.1 扰流柱列在涡轮叶片尾缘的应用 | 第16-18页 |
| 1.3.2 扰流柱列在太阳能集热管内的应用 | 第18-19页 |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 第2章 理论模型和计算设置 | 第20-31页 |
| 2.1 流动模型和流动边界条件 | 第20-24页 |
| 2.1.1 流动基本概念和经验关系式 | 第20-22页 |
| 2.1.2 湍流模型 | 第22-23页 |
| 2.1.3 流动边界条件 | 第23-24页 |
| 2.2 换热模型和热边界条件 | 第24-30页 |
| 2.2.1 换热基本概念和经验关系式 | 第24-26页 |
| 2.2.2 集热管换热原理 | 第26-29页 |
| 2.2.3 物性参数和热边界条件 | 第29-30页 |
| 2.3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3章 网格划分和无关性验证 | 第31-38页 |
| 3.1 物理模型的选择 | 第31-33页 |
| 3.2 网格划分 | 第33-35页 |
| 3.3 网格无关性分析 | 第35-37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4章 计算设置验证和热流分布加载 | 第38-47页 |
| 4.1 流动模型验证 | 第38-41页 |
| 4.1.1 工况数据和计算条件设置 | 第38-40页 |
| 4.1.2 模拟结果分析 | 第40-41页 |
| 4.2 热边界条件验证 | 第41-43页 |
| 4.2.1 实验数据 | 第41-42页 |
| 4.2.2 计算条件设置 | 第42页 |
| 4.2.3 模拟结果分析 | 第42-43页 |
| 4.3 热流分布加载 | 第43-46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5章 结果与讨论 | 第47-83页 |
| 5.1 柱列几何参数和工况数据 | 第47-50页 |
| 5.1.1 柱列几何参数的选取 | 第47-49页 |
| 5.1.2 工况数据的确定 | 第49-50页 |
| 5.2 雷诺数的影响 | 第50-56页 |
| 5.2.1 雷诺数对速度场的影响 | 第50-52页 |
| 5.2.2 雷诺数对湍动能的影响 | 第52-53页 |
| 5.2.3 雷诺数对压降的影响 | 第53页 |
| 5.2.4 雷诺数对温度场的影响 | 第53-55页 |
| 5.2.5 雷诺数对换热性能的影响 | 第55-56页 |
| 5.3 柱单元截面形状的影响 | 第56-66页 |
| 5.3.1 柱单元截面形状对速度场的影响 | 第56-58页 |
| 5.3.2 柱单元截面形状对湍动能的影响 | 第58-59页 |
| 5.3.3 柱单元截面形状对压降的影响 | 第59-60页 |
| 5.3.4 柱单元截面形状对温度场的影响 | 第60-63页 |
| 5.3.5 柱单元截面形状对换热性能的影响 | 第63-65页 |
| 5.3.6 柱单元截面形状对强化换热性能的影响 | 第65-66页 |
| 5.4 柱单元高径比的影响 | 第66-72页 |
| 5.4.1 柱单元高径比对速度场的影响 | 第66-67页 |
| 5.4.2 柱单元高径比对湍动能的影响 | 第67-68页 |
| 5.4.3 柱单元高径比对压降的影响 | 第68-69页 |
| 5.4.4 柱单元高径比对温度场的影响 | 第69-71页 |
| 5.4.5 柱单元高径比对换热性能的影响 | 第71页 |
| 5.4.6 柱单元高径比对强化换热性能的影响 | 第71-72页 |
| 5.5 柱列排数的影响 | 第72-75页 |
| 5.5.1 柱列排数对压降的影响 | 第72-74页 |
| 5.5.2 柱列排数对换热性能的影响 | 第74-75页 |
| 5.5.3 柱列排数对强化换热性能的影响 | 第75页 |
| 5.6 柱列结构的优化 | 第75-81页 |
| 5.6.1 新柱列结构对压降的影响 | 第76-77页 |
| 5.6.2 新柱列结构对温度场的影响 | 第77-79页 |
| 5.6.3 新柱列结构对换热性能的影响 | 第79-80页 |
| 5.6.4 新柱列结构对强化换热性能的影响 | 第80-81页 |
| 5.7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3-85页 |
| 6.1 工作总结 | 第83-84页 |
| 6.2 展望 | 第84-85页 |
| 致谢 | 第85-86页 |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 论文发表情况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