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 英文摘要 | 第8-12页 |
|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 第12-20页 |
| 一、耐药结核病的流行 | 第12-14页 |
| 二、耐药结核病发生和流行的影响因素 | 第14-15页 |
| 三、耐药结核病的发生机制 | 第15-16页 |
| 四、耐药结核病的诊断 | 第16-17页 |
| 五、分子流行病学技术在耐药结核病防控中的作用 | 第17-20页 |
| 第二部分 研究设计 | 第20-33页 |
| 研究目标 | 第20-21页 |
| 总目标 | 第20页 |
| 具体目标 | 第20-21页 |
| 研究对象和方法 | 第21-33页 |
| 研究现场 | 第21-23页 |
| 研究设计和资料收集 | 第23-24页 |
| 主要研究变量定义 | 第24-25页 |
| 实验方法 | 第25-31页 |
| 统计学分析 | 第31页 |
| 质量控制 | 第31-33页 |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和讨论 | 第33-69页 |
| 第一节 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结核病的流行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33-51页 |
| 研究对象和方法 | 第33-34页 |
| 研究结果 | 第34-46页 |
| 讨论 | 第46-51页 |
| 第二节 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结核病的流行和分布的研究 | 第51-57页 |
| 研究方法 | 第51页 |
| 研究结果 | 第51-54页 |
| 讨论 | 第54-57页 |
| 第三节 结核分枝杆菌遗传差异及成簇分析 | 第57-69页 |
| 研究方法 | 第57页 |
| 研究结果 | 第57-65页 |
| 讨论 | 第65-69页 |
| 第四部分 总结 | 第69-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84页 |
| 致谢 | 第84-85页 |
| 附录一: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5-86页 |
| 附录二:综述 | 第86-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