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临床学论文--针灸学、针灸疗法论文

电针对抑郁大鼠的效应及突触可塑性的影响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10-12页
第一章 文献研究第12-26页
    1.1 抑郁症发病机制假说第12-13页
        1.1.1 单胺类物质假说第12页
        1.1.2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失调学说第12-13页
        1.1.3 神经营养因子学说第13页
        1.1.4 神经可塑性异常学说第13页
    1.2 抗抑郁症药物第13-15页
        1.2.1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第13-14页
        1.2.2 三环类抗抑郁药第14页
        1.2.3 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第14页
        1.2.4 NE再摄取抑郁剂第14页
        1.2.5 5-HT、NE再摄取抑制剂第14页
        1.2.6 NE和特异性5-HT能再摄取抑制剂第14-15页
        1.2.7 其它类型抗抑郁药第15页
    1.3 中医对抑郁症的认识第15-17页
        1.3.1 抑郁症的病因第15-16页
        1.3.2 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第16-17页
    1.4 海马与抑郁症第17-20页
        1.4.1 海马的结构第17-18页
        1.4.2 海马突触可塑性与学习记忆第18页
        1.4.3 海马与抑郁症第18-20页
    1.5 谷氨酸能系统抑郁症第20-22页
        1.5.1 谷氨酸与抑郁症第20-21页
        1.5.2 NMDA受体拮抗剂的抗抑郁作用第21-22页
    1.6 抑郁症的常见动物模型第22-26页
        1.6.1 慢性不可预测温和应激模型(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第22-23页
        1.6.2 习得性无助模型(The learned helplessness model)第23页
        1.6.3 行为绝望模型(The behavioral despair model)第23页
        1.6.4 转基因模型第23-26页
第二章 实验研究第26-48页
    2.1 电针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的作用研究第26-35页
        2.1.1 材料与仪器第26页
        2.1.2 实验方法第26-28页
        2.1.3 结果第28-33页
        2.1.4 讨论第33-35页
    2.2 电针对抑郁大鼠海马超微结构的影响第35-37页
        2.2.1 材料与仪器第35-36页
        2.2.2 实验方法第36页
        2.2.3 结果第36页
        2.2.4 讨论第36-37页
    2.3 电针对抑郁大鼠海马SCHAFFER-CA1长时程增强的影响第37-41页
        2.3.1 材料与仪器第37-38页
        2.3.2 实验方法第38-39页
        2.3.3 结果第39-40页
        2.3.4 讨论第40-41页
    2.4 电针对抑郁大鼠海马AMPA受体、NMDA受体亚基表达的影响第41-48页
        2.4.1 材料与仪器第41-42页
        2.4.2 实验方法第42-44页
        2.4.3 结果第44-45页
        2.4.4 讨论第45-48页
结语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64页
附件Ⅰ:论文中使用的缩略语第64-66页
附件Ⅱ:海马CA3电镜检测结果第66-68页
研究生就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68-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丹红化瘀口服液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作用及机制研究
下一篇:手少阴心经神门穴古今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