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7页 |
第一部分 表面活性剂用EO/PO聚醚及功能化研究进展 | 第17-49页 |
第一章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用聚醚的分类及合成 | 第18-30页 |
·前言 | 第18页 |
·聚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种类 | 第18-19页 |
·PEP嵌段聚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 第18页 |
·REP、RPE聚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 第18-19页 |
·"Pluronic"系列 | 第19页 |
·"Tetronic"系列 | 第19页 |
·无规聚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 第19页 |
·聚醚质量指标的影响因素 | 第19-21页 |
·引发剂 | 第19-20页 |
·反应条件 | 第20页 |
·聚合过程中的水分 | 第20-21页 |
·聚醚的后处理 | 第21页 |
·聚合机理 | 第21-24页 |
·阴离子聚合机理 | 第21-23页 |
·阳离子聚合机理 | 第23页 |
·双金属催化剂(DMC)引发聚合反应机理 | 第23-24页 |
·环氧化物开环聚合催化体系的研究进展 | 第24-30页 |
·阴离子开环聚合催化体系 | 第24-25页 |
·碱金属化合物 | 第24-25页 |
·碱土金属化合物 | 第25页 |
·阳离子开环聚合催化体系 | 第25-27页 |
·配位开环聚合催化体系 | 第27-30页 |
·双基金属配位络合物 | 第27页 |
·烷基金属催化剂 | 第27-28页 |
·金属卟啉络合体系催化剂 | 第28-30页 |
第二章 双烷基功能化EO/PO聚醚的研究进展 | 第30-43页 |
·功能性聚醚的种类及应用 | 第30-38页 |
·聚烷氧基醚酯(单醚酯化聚醚) | 第30页 |
·聚氧烯烃烷基醚甲基丙烯酸甲酯 | 第30-31页 |
·新型的含硅聚醚 | 第31-33页 |
·新型的含氟聚醚 | 第33-34页 |
·双烷基聚醚 | 第34-38页 |
·双烷基聚醚结构 | 第34页 |
·双烷基聚醚的应用 | 第34-38页 |
·双烷基聚醚的合成技术 | 第38-42页 |
·聚醚的封端技术 | 第38-42页 |
·封端聚醚的结构和性质 | 第39-40页 |
·聚醚封端方法 | 第40-42页 |
·开展本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工作内容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9页 |
第二部分 EO/PO无规聚醚的合成与表征 | 第49-99页 |
第三章 KOH/1,2-丙二醇/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聚合体系的研究 | 第50-60页 |
·前言 | 第50页 |
·实验部分 | 第50-52页 |
·试剂及反应装置 | 第50-51页 |
·聚醚的合成 | 第51页 |
·性能测试 | 第51-52页 |
·羟值的测定 | 第51页 |
·不饱和度的测定 | 第51页 |
·浊点的测定 | 第51-52页 |
·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的测定 | 第52页 |
·反应动力学方程 | 第52-53页 |
·影响反应的因素 | 第52-53页 |
·转化率与相对分子质量 | 第5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3-59页 |
·催化剂用量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 第53-54页 |
·反应温度对反应体系的影响 | 第54-55页 |
·EO/PO配比对反应体系的影响 | 第55-56页 |
·加料速度的控制 | 第56-57页 |
·水分的去除 | 第57-58页 |
·引发剂对反应体系的影响 | 第58页 |
·聚醚的后处理 | 第58-59页 |
·合成的无规聚醚相对分子质量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 第59页 |
·小结 | 第59-60页 |
第四章 EO/PO无规聚醚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 第60-72页 |
·前言 | 第60页 |
·实验部分 | 第60-61页 |
·聚醚的合成 | 第60页 |
·结构与性能测试 | 第60-61页 |
·羟值 | 第60页 |
·浊点 | 第60页 |
·粘度 | 第60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60页 |
·核磁共振分析 | 第60页 |
·热失重分析 | 第60-61页 |
·表面张力的测定 | 第61页 |
·耐热性测定 | 第61页 |
·乳化力测定 | 第6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1-71页 |
·聚醚的红外谱图分析 | 第61-63页 |
·聚醚的核磁共振谱图分析 | 第63-67页 |
·无规聚醚的结构对热稳定性的影响 | 第67-69页 |
·无规聚醚的结构对浊点的影响 | 第69页 |
·无规聚醚的结构对表面张力的影响 | 第69-70页 |
·无规聚醚的结构对粘度的影响 | 第70页 |
·无规聚醚的结构对乳化力的影响 | 第70-71页 |
·小结 | 第71-72页 |
第五章 EO/PO无规聚醚的浊点研究 | 第72-82页 |
·前言 | 第72页 |
·实验部分 | 第72-73页 |
·主要试剂和样品 | 第72-73页 |
·实验方法 | 第7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3-81页 |
·聚醚的结构对其浊点的影响 | 第73-74页 |
·溶液浓度对聚醚浊点的影响 | 第74页 |
·无机电解质对聚醚浊点的影响 | 第74-76页 |
·酸对聚醚浊点的影响 | 第76-77页 |
·醇对聚醚浊点的影响 | 第77-79页 |
·表面活性剂对聚醚浊点的影响 | 第79页 |
·同系聚醚混合物的浊点 | 第79-81页 |
·小结 | 第81-82页 |
第六章 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嵌段聚醚的合成及性能 | 第82-90页 |
·前言 | 第82页 |
·实验部分 | 第82-83页 |
·原料及试剂 | 第82页 |
·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嵌段共聚物的合成 | 第82-83页 |
·性能测试 | 第8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3-89页 |
·嵌段类型对反应的影响 | 第83页 |
·嵌段聚醚的结构对浊点的影响 | 第83-84页 |
·嵌段聚醚的结构对粘度的影响 | 第84页 |
·嵌段聚醚的结构对乳化力的影响 | 第84-85页 |
·嵌段聚醚的结构对耐热性的影响 | 第85页 |
·嵌段聚醚的结构对发泡力的影响 | 第85-86页 |
·嵌段聚醚的结构对HLB值的影响 | 第86-87页 |
·嵌段聚醚的结构分析 | 第87-89页 |
·小结 | 第89-90页 |
第七章 无规聚醚及用其复配的纺丝油剂流变性能的研究 | 第90-94页 |
·前言 | 第90-91页 |
·油剂的流变性能对匀附性的影响 | 第90页 |
·油剂的流变性能对平滑性的影响 | 第90页 |
·油剂的流变性能对集束性的影响 | 第90-91页 |
·油剂的流变性能对耐磨性的影响 | 第91页 |
·实验部分 | 第91-92页 |
·样品及仪器 | 第91页 |
·样品 | 第91页 |
·仪器 | 第91页 |
·实验方法 | 第91-92页 |
·粘温曲线的测定 | 第92页 |
·流变曲线的测定 | 第9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2-93页 |
·粘温特性 | 第92页 |
·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的关系 | 第92-93页 |
·小结 | 第93-94页 |
第二部分 结论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9页 |
第三部分 双烷基功能化EO/PO聚醚的合成与表征 | 第99-149页 |
第八章 双烷基功能化EO/PO聚醚的合成 | 第100-116页 |
·前言 | 第100页 |
·实验部分 | 第100-103页 |
·试剂及合成装置 | 第100-101页 |
·EO/PO无规聚醚的合成 | 第101页 |
·固体KOH催化体系制备丁基封端EO/PO聚醚 | 第101-102页 |
·合成工艺 | 第101页 |
·后处理工艺 | 第101-102页 |
·KOH水溶液催化体系制备丁基封端EO/PO聚醚 | 第102页 |
·KOH水溶液催化体系制备乙基封端EO/PO聚醚 | 第102页 |
·羟值的测定及封端率的表示方法 | 第102-103页 |
·邻苯二甲酰化试剂制备 | 第102页 |
·NaOH标准溶液及指示剂配制 | 第102页 |
·待测样用量确定 | 第102页 |
·测定方法 | 第102-103页 |
·封端率的表示 | 第103页 |
·双烷基EO/PO聚醚制备反应原理 | 第103-105页 |
·聚醚合成动力学 | 第103页 |
·烷基化反应机理 | 第103-10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05-115页 |
·称样量对聚醚羟值测定的影响 | 第105-107页 |
·固体KOH催化体制备丁基封端聚醚 | 第107-111页 |
·催化剂及封端剂用量对封端效果的影响 | 第107-108页 |
·醇钾制备反应时间及温度 | 第108页 |
·烷基化时间及温度 | 第108-109页 |
·EO/PO配比及键接方式对封端率的影响 | 第109-110页 |
·固体KOH催化体后处理工艺 | 第110-111页 |
·KOH水溶液催化体系制备双烷基聚醚 | 第111-112页 |
·影响乙基封端率的主要因素 | 第111-112页 |
·醇钾制备反应温度对封端效果的影响 | 第112页 |
·固体KOH催化体系与水溶液催化体系对比 | 第112-114页 |
·封端效果对比 | 第112-113页 |
·工艺对比 | 第113-114页 |
·不同封端剂封端率对比 | 第114-115页 |
·小结 | 第115-116页 |
第九章 双烷基EO/PO聚醚的结构与性能 | 第116-140页 |
·前言 | 第116页 |
·实验部分 | 第116-118页 |
·原料及试剂 | 第116页 |
·结构与性能测试 | 第116-118页 |
·羟值测定 | 第116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116-117页 |
·核磁共振分析 | 第117页 |
·热失重分析 | 第117页 |
·耐热性测定 | 第117页 |
·浊点测定 | 第117页 |
·粘度测定 | 第117页 |
·表面张力测定 | 第117页 |
·乳化力测定 | 第117页 |
·流变性能测定 | 第117页 |
·酸值测定 | 第117-118页 |
·pH测定 | 第11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18-139页 |
·双烷基聚醚的红外谱图分析 | 第118-121页 |
·双烷基聚醚的核磁共振谱图分析 | 第121-127页 |
·双烷基聚醚热稳定性分析 | 第127-130页 |
·聚醚封端率对其粘度的影响 | 第130页 |
·聚醚封端前后乳化力比较 | 第130页 |
·双烷基聚醚水溶性及水溶稳定性 | 第130-134页 |
·双烷基聚醚水溶性 | 第131页 |
·双烷基聚醚水溶稳定性 | 第131-134页 |
·双烷基聚醚的表面活性 | 第134-136页 |
·双烷基聚醚的流变性能 | 第136-139页 |
·小结 | 第139-140页 |
第十章 EO/PO无规聚醚及功能化产品在高速纺丝油剂中的应用研究 | 第140-146页 |
·前言 | 第140页 |
·实验部分 | 第140-141页 |
·试剂及设备 | 第140页 |
·双烷基聚醚的一步法合成 | 第140页 |
·纺丝油剂的复配 | 第140-141页 |
·上机纺丝实验 | 第141页 |
·性能测试 | 第14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41-145页 |
·一步法合成双烷基聚醚工艺探讨 | 第141-143页 |
·聚醚及复配油剂的热稳定性 | 第143-144页 |
·纺丝油剂小试结果分析 | 第144-145页 |
·小结 | 第145-146页 |
第三部分 结论 | 第146-148页 |
参考文献 | 第148-149页 |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149-150页 |
致谢 | 第1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