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三次采油的重要性 | 第9-10页 |
·三次采油的方法 | 第9页 |
·影响三次采油的因素 | 第9-10页 |
·聚合物驱油 | 第10-13页 |
·聚合物驱油剂 | 第11页 |
·聚合物驱油机理及存在问题 | 第11-13页 |
·污水配注聚合物驱 | 第13-15页 |
·污水配注聚合物驱油国内现状 | 第13-14页 |
·污水配注聚合物驱存在的问题 | 第14-15页 |
·本论文研究思路、目的及意义 | 第15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污水对聚合物粘度的影响因素及处理方法 | 第16-29页 |
·实验部分 | 第16-18页 |
·实验药品仪器与设备 | 第16-17页 |
·实验内容 | 第17-1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8-28页 |
·钠、钾离子对聚合物粘度的影响 | 第18-19页 |
·钙、镁离子对聚合物粘度的影响 | 第19页 |
·铁离子对聚合物粘度的影响 | 第19-20页 |
·pH值对聚合物粘度的影响 | 第20-21页 |
·温度对聚合物粘度的影响 | 第21-22页 |
·矿化度对聚合物溶液粘度的影响 | 第22-23页 |
·不同暴氧时间对污水配聚合物粘度的影响 | 第23页 |
·污水配聚合物改性剂对聚合物粘度的影响 | 第23-25页 |
·水质稳定剂对污水配聚合物粘度的影响 | 第25页 |
·有机交联剂对污水配聚合物粘度的影响 | 第25-26页 |
·表面活性剂对污水配聚合物粘度的影响 | 第26-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新型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 第29-42页 |
·聚合物分子合成 | 第29-30页 |
·聚合物分子设计思路 | 第29-30页 |
·聚合物合成路线 | 第30页 |
·实验部分 | 第30-31页 |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30-31页 |
·实验内容 | 第3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1-41页 |
·新型聚合物的合成工艺选择 | 第31-37页 |
·正交实验设计 | 第37-38页 |
·合成产物结构表征 | 第38-39页 |
·新型聚合物的临界浓度 | 第39-40页 |
·新型聚合物耐温抗盐性能分析 | 第40-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污水配新型聚合物的性质 | 第42-51页 |
·污水配新型聚合物的临界缔合浓度 | 第42-43页 |
·污水配聚合物溶液的抗盐性 | 第43-44页 |
·污水配聚合物溶液的耐温性 | 第44-45页 |
·污水配聚合物溶液的抗剪切性 | 第45-46页 |
·污水配聚合物溶液的长期稳定性 | 第46-47页 |
·污水配聚合物溶液的粘弹特征 | 第47-50页 |
·污水配初始粘度相近流体的粘弹性 | 第48-49页 |
·污水配初始制粘度相近流体的剪切稀释性 | 第49-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污水配注聚合物驱油 | 第51-58页 |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51-52页 |
·实验材料 | 第51-52页 |
·实验仪器 | 第52页 |
·实验过程 | 第52-53页 |
·确定岩心参数 | 第52页 |
·实验步骤 | 第52-53页 |
·岩心驱替装置及流程 | 第5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3-57页 |
·污水配注聚合物溶液浓度与驱油效率的关系 | 第53-54页 |
·污水配注聚合物粘度与驱油效率的关系 | 第54-55页 |
·岩心渗透率与污水配注新型聚合物溶液提高驱油效率的关系 | 第55页 |
·不同驱替速度下的采收率 | 第55-56页 |
·相同初始粘度下污水配注聚合物溶液的采收率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3-64页 |
详细摘要 | 第64-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