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石县矿山地质环境评价研究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1 前言 | 第6-12页 |
·选题来源 | 第6页 |
·研究意义及目的 | 第6-7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9页 |
·采用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9-12页 |
2 研究区域基本概况 | 第12-25页 |
·自然地理 | 第12-15页 |
·社会经济概况 | 第15-17页 |
·区域地质环境背景 | 第17-25页 |
·地形地貌 | 第17-18页 |
·区域地质构造 | 第18-19页 |
·区域地层岩性 | 第19-21页 |
·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 | 第21-22页 |
·区域煤层顶底板及赋存情况 | 第22-23页 |
·区域水文地质特征 | 第23-25页 |
3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 第25-30页 |
·矿产资源概况 | 第25-26页 |
·开发利用现状 | 第26页 |
·矿产资源总体发展规划 | 第26-29页 |
·规划矿种及规划开采区划定条件 | 第27页 |
·矿产资源开发规划分区 | 第27-29页 |
·矿区开发强度 | 第29-30页 |
4 境内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及其特征 | 第30-42页 |
·破坏或占用的土地资源 | 第30-31页 |
·森林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加剧 | 第31-32页 |
·地下水严重破坏,水资源矛盾加剧 | 第32页 |
·矿区地质灾害 | 第32-35页 |
·矿区其他几种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 第33-34页 |
·矿区主要地质灾害 | 第34-35页 |
·几种地裂缝的成因 | 第35-40页 |
·地裂缝形成机制分析 | 第40-42页 |
5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综合评价 | 第42-66页 |
·要求及原则 | 第43页 |
·综合模糊多层次评判原理及方法 | 第43-46页 |
·灵石县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 第46-59页 |
·评价因子选取及评价指标的建立 | 第46-47页 |
·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的步骤 | 第47-59页 |
·灰色聚类分析基本原理及方法 | 第59-66页 |
·灰色系统简介 | 第59页 |
·灰色聚类分析的原理及方法 | 第59-61页 |
·用灰色聚类分析的原理及方法建立评价模型 | 第61-66页 |
6 评价结果分区评述 | 第66-70页 |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分区 | 第67-69页 |
·影响严重区(Ⅰ) | 第67-68页 |
·影响较严重(Ⅱ) | 第68页 |
·影响一般(Ⅲ) | 第68-69页 |
·地质环境发展趋势分析 | 第69-70页 |
7. 结论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附录 | 第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