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养老问题研究--以安阳市为例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一、绪论 | 第12-22页 |
|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2-16页 |
| 1、选题背景 | 第12-14页 |
| 2、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 3、研究目的 | 第15-16页 |
| (二)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6-20页 |
| 1、国外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 2、国内文献综述 | 第17-20页 |
| 3、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20页 |
|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 1、研究思路 | 第20-21页 |
| 2、研究方法 | 第21页 |
| (四)研究主要创新点 | 第21-22页 |
| 1、研究视角上的创新 | 第21页 |
| 2、研究对策上的创新 | 第21-22页 |
| 二、相关概念和理论 | 第22-25页 |
| (一)相关概念 | 第22-23页 |
| 1、城镇化 | 第22页 |
| 2、新型城镇化 | 第22页 |
| 3、农村养老 | 第22-23页 |
| (二)相关理论 | 第23-25页 |
| 1、城乡二元结构理论 | 第23页 |
| 2、城乡一体化理论 | 第23页 |
| 3、家庭养老支持理论 | 第23页 |
| 4、社会交换理论 | 第23-25页 |
| 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养老现状 | 第25-38页 |
| (一)安阳市城镇化概况 | 第25-26页 |
| 1.安阳市简介 | 第25页 |
| 2.安阳市城镇化概况 | 第25-26页 |
| (二)安阳农村老龄化现状 | 第26-28页 |
| 1、农村老龄人口增多 | 第26-27页 |
| 2、高龄人群增多增加照料难度 | 第27-28页 |
| (三)当前城镇化给农村养老带来的影响 | 第28-32页 |
| 1、城镇化给农村养老带来的有利影响 | 第28-30页 |
| 2、当前城镇化给农村养老带来的挑战 | 第30-32页 |
| (四)安阳农村老人养老状况调研 | 第32-38页 |
| 1、调研的基本情况 | 第32-33页 |
| 2、经济收支现状 | 第33-34页 |
| 3、生活照料现状 | 第34-35页 |
| 4、医疗护理现状 | 第35-36页 |
| 5、精神慰藉现状 | 第36-38页 |
| 四、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38-43页 |
| (一)农村老人经济来源单一且不稳定 | 第38-39页 |
| 1、老年农民经济来源单一 | 第38页 |
| 2、农村老人经济来源不稳定 | 第38-39页 |
| 3、老年农民生活窘迫 | 第39页 |
| (二)社会养老保险保障不到位 | 第39-40页 |
| 1、因宣传不到位导致参保率低 | 第39页 |
| 2、现有农村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低 | 第39-40页 |
| 3、新农保与其它社保制度缺乏衔接 | 第40页 |
| (三)农村养老设施不健全 | 第40-41页 |
| 1、养老服务设施不健全 | 第40页 |
| 2、医疗设施不健全 | 第40-41页 |
| 3、文化娱乐设施不健全 | 第41页 |
| (四)农村家庭结构发生变化 | 第41-42页 |
| (五)孝道文化淡化 | 第42-43页 |
| 五、发达国家解决养老问题的成功经验借鉴 | 第43-47页 |
| (一)日本农村养老保险措施 | 第43页 |
| (二)美国养老保障措施 | 第43-44页 |
| (三)德国养老保障措施 | 第44-45页 |
| (四)发达国家养老措施的成功经验 | 第45-47页 |
| 1、健全养老相关法制 | 第45页 |
| 2、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 第45页 |
| 3、保持政策关联 | 第45-46页 |
| 4、注重养老模式的多层次立体化 | 第46-47页 |
| 六、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对策 | 第47-54页 |
| (一)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 | 第47-48页 |
| 1、建设和谐宜居城市 | 第47页 |
| 2、健全住房供应体系 | 第47页 |
| 3、加快农村人口转移 | 第47-48页 |
| 4、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 第48页 |
| (二)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 | 第48-49页 |
| 1、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经济收入 | 第48-49页 |
| 2、通过盘活土地资源实施规模经营 | 第49页 |
| (三)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 第49-50页 |
| 1、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 第49-50页 |
| 2、确定切实可行的保险政策 | 第50页 |
| 3、加大宣传提高农民参保意识 | 第50页 |
| (四)重视家庭养老的基础作用 | 第50-52页 |
| 1、家庭养老有着无法代替的优势 | 第50-51页 |
| 2、创新家庭养老模式 | 第51页 |
| 3、加强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相关队伍建设 | 第51页 |
| 4、由政府对家庭养老进行支持和经济补贴 | 第51-52页 |
| (五)大力发展社会化养老 | 第52页 |
| 1、大力发展老龄产业 | 第52页 |
| 2、兴办各类养老服务企业组织 | 第52页 |
| (六)做好老年文化建设 | 第52-54页 |
| 1、弘扬传统文化中的孝道精神 | 第52-53页 |
| 2、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 第53-54页 |
| 结语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 附录 | 第60-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