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外科学论文--骨科学(运动系疾病、矫形外科学)论文--骨骼疾病论文--脊柱及背疾病论文

巨刺法配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的临床疗效观察

缩略词表第6-7页
中文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引言第11-14页
研究方法第14-26页
    1 研究对象的选择与分组第14-17页
        1.1 研究对象的来源第14页
        1.2 研究对象的诊断标准第14页
        1.3 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第14页
        1.4 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第14-15页
        1.5 剔除、脱落和中止标准第15页
        1.6 样本例数及分组情况第15-17页
    2 干预措施第17页
        2.1 试验组第17页
        2.2 对照组第17页
    3 观察指标第17-20页
        3.1 基线指标第17-18页
        3.2 疗效性观测第18-20页
        3.3 安全性指标第20页
    4 数据统计学方法第20-21页
    5 数据资料管理第21-22页
        5.1 纸质版病例报告表的填写第21页
        5.2 电子版数据的录入第21-22页
    6 质量控制第22-23页
        6.1 方案实施质控第22页
        6.2 方案质控第22页
        6.3 研究记录质控第22页
        6.4 干预实施者的培训与考核第22页
        6.5 保证受试者依从性的措施第22-23页
        6.6 结局评价的规范,对评价者的要求、培训与考核第23页
    7 研究的伦理考虑第23-25页
        7.1 自愿原则第23-24页
        7.2 保密原则第24页
        7.3 公平回报原则第24-25页
    8 试验流程图第25-26页
研究结果第26-33页
    1 一般资料第26页
    2 治疗前两组受试者结局指标基线比较第26-28页
        2.1 治疗前两组SF-MPQ评分的比较第26-27页
        2.2 治疗前两组颈椎病疗效评分表评分的比较第27页
        2.3 治疗前两组血清IL-6水平的比较第27-28页
    3 治疗前与治疗后两组受试者结局指标组内比较第28-30页
        3.1 治疗前与治疗后两组SF-MPQ评分组内比较第28-29页
        3.2 治疗前与治疗后两组颈椎病疗效评分表评分组内比较第29-30页
        3.3 治疗前与治疗后两组血清IL-6水平组内比较第30页
    4 治疗后两组受试者结局指标组间比较第30-31页
        4.1 治疗后两组SF-MPQ评分组间比较第30页
        4.2 治疗后两组颈椎病疗效评分表评分组间比较第30-31页
        4.3 治疗后两组L-6水平组间比较第31页
    5 临床疗效比较第31-32页
    6 不良事件第32-33页
讨论第33-45页
    1 CSR的发病机理第33-35页
    2 颈椎牵引治疗CSR的理论依据第35-36页
    3 巨刺法治疗CSR的理论依据第36-39页
    4 巨刺法配合颈椎牵引改善CSR症状的疗效分析第39-43页
    5 巨刺法配合颈椎牵引改善血清IL-6水平的疗效分析第43-44页
    6 不足与展望第44-45页
结论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50页
附录第50-56页
文献综述第56-61页
    参考文献第59-61页
致谢第61-62页
作者简历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解毒化瘀汤对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炎症反应的临床疗效观察
下一篇: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乳酸及CRP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