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小麦—长穗偃麦草后代种质系的鉴定及遗传分析

中文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1 前言第12-25页
    1.1 长穗偃麦草及其在小麦遗传改良中的应用第13-19页
        1.1.1 长穗偃麦草的基本特征第13页
        1.1.2 长穗偃麦草遗传组成第13-14页
        1.1.3 长穗偃麦草在我国小麦遗传改良中的应用第14-15页
        1.1.4 小麦-长穗偃麦草优异种质资源的创制第15-19页
    1.2 小麦矮化育种与矮秆基因第19-23页
        1.2.1 我国主要小麦矮源及其利用第20页
        1.2.2 小麦主效矮秆基因及利用第20-22页
        1.2.3 矮秆基因的遗传效应第22-23页
        1.2.4 环境条件对矮秆基因遗传效应的影响第23页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3-25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5-36页
    2.1 供试材料第25页
    2.2 技术路线第25-26页
        2.2.1 小麦-长穗偃麦草后代八倍体小偃麦的筛选与鉴定第25-26页
        2.2.2 小麦-长穗偃麦草后代矮秆种质系的鉴定及遗传分析第26页
    2.3 实验地点第26页
    2.4 实验方法第26-36页
        2.4.1 田间种植第26-27页
        2.4.2 农艺性状调查第27页
        2.4.3 苗期赤霉酸敏感性的鉴定第27页
        2.4.4 抗病性鉴定第27-30页
        2.4.5 细胞学鉴定第30页
        2.4.6 基因组原位杂交第30-33页
        2.4.7 植物基因组DNA提取第33页
        2.4.8 PCR扩增及电泳检测第33-35页
        2.4.9 分子标记鉴定第35页
        2.4.10 数据处理第35-36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6-60页
    3.1 八倍体小偃麦的鉴定及遗传分析第36-44页
        3.1.1 农艺性状调查第36-37页
        3.1.2 抗病性鉴定第37页
        3.1.3 染色体组成分析第37-42页
        3.1.4 八倍体小偃麦染色体变异情况分析第42-44页
    3.2 矮秆种质系的鉴定及遗传分析第44-58页
        3.2.1 主要农艺性状特点第44-46页
        3.2.2 土壤环境条件对矮秆种质系生长的影响第46-50页
        3.2.3 细胞学鉴定第50-54页
        3.2.4 赤霉酸反应类型鉴定第54-55页
        3.2.5 长穗偃麦草特异分子标记鉴定第55-57页
        3.2.6 矮秆种质系矮秆基因的检测第57-58页
    3.3 矮秆种质系SN31504-2株高的遗传分析第58-60页
        3.3.1 SN31504-2/鲁麦5号F2群体株高调查第58-59页
        3.3.2 SN31504-2株高相关基因的QTL定位第59-60页
4 讨论第60-63页
    4.1 八倍体小偃麦中的染色体变异第60-61页
    4.2 利用小麦-长穗偃麦草后代种质系改良普通小麦第61页
    4.3 矮秆基因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第61-62页
    4.4 矮秆基因的作用机制第62-63页
5 结论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73页
致谢第73-7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黄淮麦区主推小麦品种遗传多样性研究及粗山羊草在小麦改良中的应用
下一篇:小麦苗期抗旱相关性状关联分析及种质资源的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