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隋、唐至清前期(581~1840年)论文--明(1368~1663年)论文

《明史·奸臣传》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绪论第8-14页
    一、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第8-9页
        (一)课题研究目的第8页
        (二)课题研究意义第8-9页
    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9-12页
        (一)关于《明史》的研究第9-10页
        (二)关于历代《奸臣传》的研究第10-11页
        (三)发展趋势第11-12页
    三、本课题研究方法、难点与创新点第12-14页
        (一)研究方法第12页
        (二)研究难点第12页
        (三)研究创新点第12-14页
第一章 《明史·奸臣传》的历史来源与史料基础第14-23页
    第一节 《明史·奸臣传》的历史来源第14-20页
        一、“奸臣”的定义第14-15页
        二、中国古代忠奸观念的演变第15-16页
        三、正史中《奸臣传》的出现与发展第16-18页
        四、《明史》的修订过程第18-20页
    第二节 《明史·奸臣传》的概况与史料基础第20-23页
        一、《明史·奸臣传》的基本概况第21页
        二、《明史·奸臣传》的史料基础第21-23页
第二章 《明史·奸臣传》的编纂与演变第23-31页
    第一节 《明史·奸臣传》的编纂及修订第23-25页
        一、万斯同修订本《明史》中的《奸臣传》第23-24页
        二、王鸿绪删改版《明史稿》中的《奸臣传》第24-25页
        三、张廷玉审定版《明史》中的《奸臣传》第25页
    第二节 《明史》诸稿本中《奸臣传》的演变第25-31页
        一、《奸臣传》史论的演变第25-28页
        二、《奸臣传》中传主和传文的演变第28-31页
第三章 《明史·奸臣传》特点与人物分析与特色第31-47页
    第一节 《奸臣传》中所录人物分析第31-43页
        一、《奸臣传》所录人物概况第31-36页
        二、《明史·奸臣传》奸臣的身份分析第36-39页
        三、《明史·奸臣传》奸臣的行为分析第39-40页
        四、《奸臣传》所录人物存在的争议第40-43页
    第二节 《明史·奸臣传》的特色第43-47页
        一、《奸臣传》与《阉党传》的区别第44-45页
        二、《奸臣传》与《佞幸传》的区别第45-47页
第四章 《明史·奸臣传》的总结与评价第47-53页
    第一节 《奸臣传》中体现的政治观第47-49页
        一、《奸臣传》中体现的纂修人的政治观第47-48页
        二、《奸臣传》中体现的清朝统治者的政治观第48-49页
    第二节 《明史·奸臣传》的书写特点与评价第49-53页
        一、《明史·奸臣传》的书写特点第49-50页
        二、《明史·奸臣传》的评价第50-53页
结语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致谢第58-5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清代山西进士研究
下一篇:北宋环庆路帅臣群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