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符号说明 | 第10-11页 |
技术路线图 | 第11-12页 |
前言 | 第12-14页 |
实验研究 | 第14-65页 |
第一节 建立MS大鼠模型 | 第14-29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14-17页 |
1.1 实验动物 | 第14页 |
1.2 主要材料和试剂 | 第14页 |
1.3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4页 |
1.4 实验方法 | 第14-16页 |
1.5 统计学处理 | 第16-17页 |
2 结果 | 第17-23页 |
2.1 大鼠一般状态 | 第17页 |
2.2 大鼠体质量变化 | 第17页 |
2.3 大鼠腹围变化 | 第17-18页 |
2.4 大鼠体长变化 | 第18-19页 |
2.5 大鼠SBP变化情况 | 第19页 |
2.6 大鼠DBP变化 | 第19-20页 |
2.7 大鼠FBG变化 | 第20页 |
2.8 大鼠FINS变化 | 第20-21页 |
2.9 大鼠血脂变化 | 第21页 |
2.10 MS大鼠成模标准判定 | 第21-22页 |
2.11 MS大鼠成模情况 | 第22页 |
2.12 成模后两组大鼠基础指标比较 | 第22-23页 |
3 讨论 | 第23-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29页 |
第二节 菊粉对MS大鼠代谢组分及AMPKɑ2、ACCɑ/GLUT-4 信号通路的影响 | 第29-65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9-38页 |
1.1 主要材料及试剂 | 第29-30页 |
1.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0页 |
1.3 试剂配置 | 第30页 |
1.4 实验方法 | 第30-31页 |
1.5 检测指标及方法 | 第31-38页 |
1.6 统计学分析 | 第38页 |
2 结果 | 第38-50页 |
2.1 给药前后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 | 第38页 |
2.2 各组大鼠FBG水平比较 | 第38-39页 |
2.3 各组大鼠餐后 2hPG水平比较 | 第39-40页 |
2.4 各组大鼠FINS及HOMA-IR比较 | 第40页 |
2.5 各组大鼠SBP变化 | 第40-41页 |
2.6 各组大鼠DBP变化 | 第41-42页 |
2.7 各组大鼠脂代谢水平比较 | 第42-43页 |
2.8 各组大鼠肝脏组织染色 | 第43页 |
2.9 各组大鼠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 第43-44页 |
2.10 各组大鼠氧化应激水平比较 | 第44页 |
2.11 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大鼠骨骼肌中GLUT4表达 | 第44-45页 |
2.12 WB检查各组大鼠肝脏AMPKɑ2、p-AMPKɑ2、ACCɑ及骨骼肌GLUT-4 蛋白表达 | 第45-47页 |
2.13 RT-PCR产物AMPKɑ2、ACC、GLUT-4mRNA相对表达量 | 第47-50页 |
3 讨论 | 第50-58页 |
3.1 菊粉对MS大鼠代谢指标及肝脏病理改变的影响 | 第50-52页 |
3.2 菊粉对MS大鼠炎症和氧化应激的影响 | 第52-54页 |
3.3 菊粉对MS大鼠骨骼肌AMPKɑ2-ACCɑ/GLUT-4 信号通路的影响 | 第54-56页 |
3.4 菊粉对MS及相关疾病的其他研究 | 第56-58页 |
结语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附录 | 第65-66页 |
文献综述 | 第6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