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地学论文--环境水文学论文

松花江表层沉积物氮赋存形态及氮转化微生物群落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9页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12-13页
    1.2 沉积物中氮形态的研究进展第13-15页
        1.2.1 沉积物概念第13页
        1.2.2 沉积物各种形态氮的赋存特征研究第13-14页
        1.2.3 沉积物中氮形态测定办法第14-15页
    1.3 沉积物氮转化相关微生物研究进展第15-17页
        1.3.1 沉积物中硝化阶段相关微生物研究第15-16页
        1.3.2 沉积物中反硝化阶段相关微生物研究第16-17页
    1.4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第17-18页
        1.4.1 研究目标第17页
        1.4.2 研究内容第17-18页
    1.5 技术路线第18-19页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第19-26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19页
    2.2 研究方法第19-22页
        2.2.1 样品采集和前处理第19页
        2.2.2 采样点位设置第19-22页
    2.3 分析方法第22-26页
        2.3.1 化学指标分析方法第22-24页
        2.3.2 qPCR分子生物分析方法第24-25页
        2.3.3 微生物和环境因子之间的RDA分析第25-26页
第三章 平水期沉积物氮赋存特征、空间分布及微生物群落特征第26-44页
    3.1 平水期表层沉积物氮素组成及空间分布第26-38页
        3.1.1 平水期不同江段总氮含量及空间分布第26-30页
        3.1.2 平水期不同江段各形态氮含量及空间分布第30-38页
    3.2 平水期表层沉积物氮转化相关微生物群落特征第38-41页
        3.2.1 嫩江段表层沉积物氮转化相关微生物第38页
        3.2.2 第二松花江段表层沉积物氮转化相关微生物第38-39页
        3.2.3 松花江干流段表层沉积物氮转化相关微生物第39-40页
        3.2.4 黑龙江流域表层沉积物氮转化相关微生物第40-41页
    3.3 平水期沉积物中氮转化微生物与理化因子之间的RDA分析第41-42页
    3.4 小结第42-44页
第四章 枯水期沉积物氮赋存特征、空间分布及微生物群落特征第44-61页
    4.1 枯水期表层沉积物氮组成及空间分布第44-55页
        4.1.1 枯水期不同江段总氮含量及空间分布第44-47页
        4.1.2 枯水期不同江段各形态氮含量及空间分布第47-55页
    4.2 枯水期表层沉积物氮转化相关微生物群落特征第55-58页
        4.2.1 嫩江江段表层沉积物氮转化相关微生物第55-56页
        4.2.2 第二松花江段表层沉积物氮转化相关微生物第56页
        4.2.3 松花江干流段表层沉积物氮转化相关微生物第56-57页
        4.2.4 黑龙江流域表层沉积物氮转化相关微生物第57-58页
    4.3 枯水期沉积物中氮转化微生物与环境因子的RDA分析第58-59页
    4.4 小结第59-61页
第五章 不同水期沉积物氮赋存及微生物群落特征比较研究第61-75页
    5.1 松花江流域沉积物氮组成时间分布特征对比第61-69页
        5.1.1 沉积物中总氮时间分布特征第61-64页
        5.1.2 沉积物中各形态氮时间分布特征第64-69页
    5.2 松花江流域沉积物氮转化相关微生物分布特征第69-73页
        5.2.1 硝化阶段相关微生物对比第69-71页
        5.2.2 反硝化阶段相关微生物对比第71-73页
    5.3 小结第73-75页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第75-77页
    6.1 主要结论第75-76页
    6.2 展望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5页
致谢第85-86页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废旧电路板拆解与不同组分分选的设备研制及工艺研究
下一篇:磁场/碳纳米管对重金属及苯酚的协同吸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