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店网电子商务模式的风险分析与评价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目标 | 第16-17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2 研究目标 | 第17页 |
1.5 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17-19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5.2 论文思路 | 第18-19页 |
2 电子商务模式 | 第19-31页 |
2.1 主要的电子商务模式 | 第19-20页 |
2.2 京东商城(B2C)商业模式 | 第20-21页 |
2.2.1 京东的销售模式 | 第20页 |
2.2.2 京东的盈利分析 | 第20-21页 |
2.3 阿里巴巴(B2B)商业模式 | 第21-22页 |
2.3.1 阿里巴巴商业战略 | 第21-22页 |
2.3.2 阿里巴巴的盈利分析 | 第22页 |
2.4 易趣网(C2C)商业模式 | 第22-23页 |
2.4.1 服务方式 | 第23页 |
2.4.2 盈利方式 | 第23页 |
2.5 微店网(B2C)商业模式 | 第23-31页 |
2.5.1 微店网的经营模式 | 第23-25页 |
2.5.2 微店网盈利分析 | 第25-26页 |
2.5.3 微店网与京东商城商业模式的对比分析 | 第26-28页 |
2.5.4 微店网与阿里巴巴商业模式对比分析 | 第28页 |
2.5.5 微店网与易趣网商业模式的对比 | 第28-29页 |
2.5.6 微店网与几种商业模式的优势分析 | 第29-31页 |
3 微店网电子商务模式的风险识别 | 第31-53页 |
3.1 电子商务风险识别的原则 | 第31页 |
3.2 电子商务风险识别的流程 | 第31-32页 |
3.3 风险识别的方法 | 第32-34页 |
3.3.1 德尔菲法 | 第32页 |
3.3.2 问卷调查法 | 第32页 |
3.3.3 流程图法 | 第32-33页 |
3.3.4 风险识别方法的选择 | 第33-34页 |
3.4 微店网电子商务模式的风险辨识 | 第34-43页 |
3.4.1 建设期 | 第35-37页 |
3.4.2 运营期 | 第37-41页 |
3.4.3 维护期 | 第41-43页 |
3.5 微店网风险因素的定性分析 | 第43-53页 |
3.5.1 问卷设计与调查 | 第43-44页 |
3.5.2 问卷的统计分析 | 第44-53页 |
4 微店网电子商务的风险定量评估 | 第53-65页 |
4.1 微店网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 第53-58页 |
4.1.1 评价指标设立的原则 | 第53页 |
4.1.2 AHP层次分析法 | 第53-56页 |
4.1.3 层次分析法构建指标体系 | 第56-58页 |
4.2 模糊综合评价 | 第58-59页 |
4.3 案例分析 | 第59-65页 |
4.3.1 权重的确定 | 第59-62页 |
4.3.2 子因素层的模糊评判 | 第62-64页 |
4.3.3 微店网风险评价结果 | 第64-65页 |
5 微店网电子商务的风险控制 | 第65-69页 |
5.1 加强供应商管理 | 第65页 |
5.2 扩大推广面同时提高佣金收益 | 第65-67页 |
5.3 整合平台优势同时降低产品价格 | 第67-69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69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附录1 | 第75-78页 |
附录2 | 第78-80页 |
附录3 | 第80-82页 |
附录4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5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