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轻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纺织、印染工业论文

固体氧化剂在不同活化体系中对偶氮染料氧化降解反应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前言第8-26页
    1.1 染料及其废水的研究背景第8-10页
        1.1.1 偶氮染料的分子结构与应用性质第8-9页
        1.1.2 偶氮染料对生态环境和人体的危害第9-10页
        1.1.3 偶氮染料废水的特点第10页
    1.2 偶氮染料废水的处理技术第10-12页
        1.2.1 物理法第10-11页
        1.2.2 生物法第11页
        1.2.3 化学法第11-12页
    1.3 关于高级氧化技术第12-13页
        1.3.1 高级氧化技术的提出第12页
        1.3.2 高级氧化技术的特点和分类第12-13页
    1.4 Fenton反应氧化技术第13-17页
        1.4.1 关于Fenton反应第13-14页
        1.4.2 Fenton反应的影响因素第14-15页
        1.4.3 基于草酸铁体系的Fenton反应及其应用第15-16页
        1.4.4 Fenton反应存在的缺陷第16-17页
    1.5 基于固体氧化剂的高级氧化技术及其在水环境净化中的应用第17-20页
        1.5.1 过硫酸盐及其活化第17-18页
        1.5.2 基于过碳酸盐的高级氧化技术第18-19页
        1.5.3 基于过硼酸盐的高级氧化技术第19-20页
    1.6 乙二胺四乙酸在Fenton氧化技术中的应用第20-21页
    1.7 四乙酰乙二胺的特性及其活化作用第21-23页
    1.8 问题的提出第23页
    1.9 主要研究内容第23-24页
    1.10 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第24-26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26-32页
    2.1 材料与试剂第26-27页
        2.1.1 实验试剂第26页
        2.1.2 有机染料第26-27页
    2.2 实验仪器第27-28页
    2.3 实验方法第28-30页
        2.3.1 光化学反应器第28页
        2.3.2 染料的光催化降解反应第28-29页
        2.3.3 反应动力学常数与活化能的测定第29-30页
    2.4 分析测试方法第30-32页
        2.4.1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第30页
        2.4.2 总有机碳(TOC)去除率测定方法第30页
        2.4.3 自由基鉴定实验第30-31页
        2.4.4 电子自旋共振(ESR)测定第31-32页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第32-108页
    3.1 四种氧化剂对Fe(Ⅲ)-OA体系中偶氮染料氧化降解的反应第32-62页
        3.1.1 氧化剂浓度的影响第32-35页
        3.1.2 Fe~(3+)浓度的影响第35-37页
        3.1.3 草酸浓度影响第37-40页
        3.1.4 光辐射的影响第40-41页
        3.1.5 初始pH值的影响第41-44页
        3.1.6 温度的影响第44-47页
        3.1.7 无机盐的影响第47-53页
        3.1.8 表面活性剂的影响第53-57页
        3.1.9 不同活性染料的影响第57-58页
        3.1.10 偶氮染料的降解机理分析第58-62页
    3.2 四种氧化剂对Fe(Ⅲ)-EDTA体系中偶氮染料氧化降解的反应第62-92页
        3.2.1 光辐射的影响第62-64页
        3.2.2 氧化剂浓度的影响第64-66页
        3.2.3 Fe~(3+)浓度的影响第66-69页
        3.2.4 EDTA浓度的影响第69-72页
        3.2.5 初始pH值的影响第72-75页
        3.2.6 温度的影响第75-78页
        3.2.7 无机盐的影响第78-83页
        3.2.8 表面活性剂的影响第83-88页
        3.2.9 偶氮染料的降解机理分析第88-92页
    3.3 四种氧化剂对四乙酰乙二胺(TAED)体系中偶氮染料氧化降解的反应第92-106页
        3.3.1 光辐射的影响第92-93页
        3.3.2 TAED浓度的影响第93-96页
        3.3.3 初始pH值的影响第96-99页
        3.3.4 温度的影响第99-102页
        3.3.5 偶氮染料的降解机理分析第102-106页
    3.4 四种氧化剂对三个活化体系中偶氮染料的氧化作用比较第106-108页
第四章 结论第108-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18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第118-120页
致谢第120页

论文共1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钛掺杂生物玻璃材料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光催化性能研究
下一篇:高盐、难降解工业废水光—电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