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中国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质量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5页
    1.1 研究背景第7页
    1.2 研究意义第7-8页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8-12页
        1.3.1 国外研究综述第8-10页
        1.3.2 国内研究综述第10-12页
        1.3.3 文献评述第12页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第12-13页
        1.4.1 研究思路第12-13页
        1.4.2 研究方法第13页
    1.5 创新与不足第13-15页
        1.5.1 创新第13-14页
        1.5.2 不足第14-15页
第二章 信用评级理论基础和中国信用评级市场现状第15-22页
    2.1 信用评级理论基础第15-16页
    2.2 中国债券市场信用评级业现状第16-22页
        2.2.1 债券市场现状第16-18页
        2.2.2 中国信用评级的发展历程及现状第18-19页
        2.2.3 债券评级市场存在的问题第19-22页
第三章 准确性检验——违约率检验第22-31页
    3.1 违约率检验原理第22-24页
        3.1.1 违约率计算过程第22-24页
        3.1.2 基尼系数检验第24页
    3.2 违约率检验过程第24-30页
        3.2.1 违约率简单检验第24-26页
        3.2.2 基尼系数检验第26-30页
    3.3 违约率检验的结论第30-31页
第四章 准确性检验——信用利差检验第31-36页
    4.1 信用利差检验原理第31-32页
        4.1.1 检验依据第31页
        4.1.2 检验方法第31-32页
    4.2 信用利差检验过程第32-35页
        4.2.1 总体信用利差检验第32-33页
        4.2.2 违约债券的信用利差检验第33-35页
    4.3 信用利差检验的结论第35-36页
第五章 稳定性检验——信用迁移矩阵检验第36-42页
    5.1 信用迁移矩阵检验原理第36-37页
        5.1.1 Cohort方法第36-37页
        5.1.2 JLT方法第37页
    5.2 迁移矩阵检验过程及有效性检验第37-41页
        5.2.1 检验过程第37-39页
        5.2.2 信用迁移矩阵的有效性检验第39-41页
    5.3 信用迁移矩阵检验的结论第41-42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42-44页
    6.1 检验结论第42-43页
    6.2 展望与建议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6页
致谢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行业相关性对控制权转移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社会资本与农户借贷行为的实证研究--基于海村的田野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