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引言 | 第10-20页 |
| 1.1 栖热菌 | 第10-13页 |
| 1.1.1 栖热菌种群的发现及鉴定 | 第10-11页 |
| 1.1.2 栖热菌耐高温酶 | 第11-13页 |
| 1.2 普鲁兰酶的种类及研究现状 | 第13-20页 |
| 1.2.1 普鲁兰酶的种类 | 第13-14页 |
| 1.2.2 微生物普鲁兰酶 | 第14-16页 |
| 1.2.3 栖热菌普鲁兰酶 | 第16-18页 |
| 1.2.4 异淀粉酶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云南热泉栖热菌普鲁兰酶菌株筛选 | 第20-44页 |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0-26页 |
| 2.1.1 材料与试剂 | 第20-21页 |
| 2.1.2 实验仪器 | 第21页 |
| 2.1.3 培养基 | 第21-22页 |
| 2.1.3.1 环境样品分离培养基 | 第21-22页 |
| 2.1.3.2 MD液体培养基 | 第22页 |
| 2.1.3.3 保藏培养基 | 第22页 |
| 2.1.4 菌种的分离和保藏方法 | 第22页 |
| 2.1.5 产普鲁兰酶菌株初筛 | 第22-23页 |
| 2.1.6 普鲁兰酶产生菌复筛 | 第23-26页 |
| 2.1.6.1 普鲁兰酶检测 | 第23-24页 |
| 2.1.6.2 α-淀粉酶检测 | 第24-25页 |
| 2.1.6.3 β-淀粉酶检测 | 第25-26页 |
| 2.1.6.4.异淀粉酶检测 | 第26页 |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26-42页 |
| 2.2.1 温泉样品中疑似菌株的分离纯化结果 | 第26-30页 |
| 2.2.2 普鲁兰酶平板初筛结果 | 第30-31页 |
| 2.2.3 普鲁兰酶复筛 | 第31-42页 |
| 2.2.3.1 非芽孢菌普鲁兰酶活力检测 | 第31-35页 |
| 2.2.3.2 疑似菌株普鲁兰酶活力检测结果分析 | 第35-36页 |
| 2.2.3.3 疑似菌株其它淀粉酶活力检测 | 第36-40页 |
| 2.2.3.3.1 α—淀粉酶检测及标准曲线 | 第36-37页 |
| 2.2.3.3.2 β—淀粉酶检测及标准曲线 | 第37-38页 |
| 2.2.3.2.3 异淀粉酶检测及标准曲线 | 第38-40页 |
| 2.2.3.4 疑似菌株其它淀粉酶检测结果 | 第40页 |
| 2.2.3.5 检测结果讨论 | 第40-42页 |
| 2.3 小结 | 第42-44页 |
| 第三章 云南热泉高温菌WQBGR2-3菌株高产热稳定性普鲁兰酶诱导及发酵条件优化 | 第44-59页 |
| 3.1 前言 | 第44页 |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44-46页 |
| 3.2.1 材料和仪器 | 第44页 |
| 3.2.2 培养基 | 第44-45页 |
| 3.2.3 实验方法 | 第45-46页 |
| 3.2.3.1 WQBGR2-3普鲁兰酶诱导实验 | 第45页 |
| 3.2.3.2 生长曲线与生长过程中普鲁兰酶的积累 | 第45页 |
| 3.2.3.3 优化试验前的单因素实验 | 第45页 |
| 3.2.3.4 二次正交组合响应表面实验设计 | 第45-46页 |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6-57页 |
| 3.3.1 诱导实验结果分析 | 第46-47页 |
| 3.3.2 生长曲线及酶活力曲线测定结果 | 第47-48页 |
| 3.3.3 优化实验的单因素实验结果 | 第48-49页 |
| 3.3.4 二次三因素实验结果 | 第49-55页 |
| 3.3.5 实验过程中其它问题分析 | 第55-57页 |
| 3.4 小结 | 第57-59页 |
| 第四章 云南热泉高温菌WQBGR2-3的普鲁兰酶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的初步研究 | 第59-66页 |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59-60页 |
| 4.1.1 材料 | 第59页 |
| 4.1.1.1 菌种 | 第59页 |
| 4.1.1.2 试剂与仪器 | 第59页 |
| 4.1.2 实验原理与方法 | 第59-60页 |
| 4.1.2.1 丙酮沉淀 | 第59-60页 |
| 4.1.2.2 鞣酸沉淀 | 第60页 |
| 4.1.2.3 凝胶层析 | 第60页 |
| 4.1.2.4 酶的pH、温度曲线及酶的热稳定性研究 | 第60页 |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60-65页 |
| 4.2.1 丙酮沉淀过程的监测及结果分析 | 第61-62页 |
| 4.2.2 鞣酸沉淀结果分析 | 第62页 |
| 4.2.3 凝胶层析分离蛋白质及结果分析 | 第62-63页 |
| 4.2.4 酶的pH、温度曲线及热稳定性研究结果 | 第63-65页 |
| 4.3 小结 | 第65-66页 |
| 第五章 菌株WQBGR2-3的生理生化试验及初步鉴定 | 第66-69页 |
| 5.1 所需仪器试剂 | 第66页 |
| 5.2 实验方法 | 第66-67页 |
| 5.2.1 菌落形态观察 | 第66页 |
| 5.2.2 WQBGR2-3的生理生化实验 | 第66-67页 |
| 5.2.2.1 过氧化氢酶实验 | 第66-67页 |
| 5.2.2.2 动力实验 | 第67页 |
| 5.2.2.3 淀粉水解实验 | 第67页 |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67-69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69-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 致谢 | 第76-77页 |
| 附录及附表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