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内科学论文--呼吸系及胸部疾病论文--肺疾病论文--呼吸衰竭论文

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急性肺损伤大鼠早期的变化及β受体激动剂的干预作用

第一章 引言第10-20页
    1.1 栖热菌第10-13页
        1.1.1 栖热菌种群的发现及鉴定第10-11页
        1.1.2 栖热菌耐高温酶第11-13页
    1.2 普鲁兰酶的种类及研究现状第13-20页
        1.2.1 普鲁兰酶的种类第13-14页
        1.2.2 微生物普鲁兰酶第14-16页
        1.2.3 栖热菌普鲁兰酶第16-18页
        1.2.4 异淀粉酶第18-20页
第二章 云南热泉栖热菌普鲁兰酶菌株筛选第20-44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0-26页
        2.1.1 材料与试剂第20-21页
        2.1.2 实验仪器第21页
        2.1.3 培养基第21-22页
            2.1.3.1 环境样品分离培养基第21-22页
            2.1.3.2 MD液体培养基第22页
            2.1.3.3 保藏培养基第22页
        2.1.4 菌种的分离和保藏方法第22页
        2.1.5 产普鲁兰酶菌株初筛第22-23页
        2.1.6 普鲁兰酶产生菌复筛第23-26页
            2.1.6.1 普鲁兰酶检测第23-24页
            2.1.6.2 α-淀粉酶检测第24-25页
            2.1.6.3 β-淀粉酶检测第25-26页
            2.1.6.4.异淀粉酶检测第26页
    2.2 结果与讨论第26-42页
        2.2.1 温泉样品中疑似菌株的分离纯化结果第26-30页
        2.2.2 普鲁兰酶平板初筛结果第30-31页
        2.2.3 普鲁兰酶复筛第31-42页
            2.2.3.1 非芽孢菌普鲁兰酶活力检测第31-35页
            2.2.3.2 疑似菌株普鲁兰酶活力检测结果分析第35-36页
            2.2.3.3 疑似菌株其它淀粉酶活力检测第36-40页
                2.2.3.3.1 α—淀粉酶检测及标准曲线第36-37页
                2.2.3.3.2 β—淀粉酶检测及标准曲线第37-38页
                2.2.3.2.3 异淀粉酶检测及标准曲线第38-40页
            2.2.3.4 疑似菌株其它淀粉酶检测结果第40页
            2.2.3.5 检测结果讨论第40-42页
    2.3 小结第42-44页
第三章 云南热泉高温菌WQBGR2-3菌株高产热稳定性普鲁兰酶诱导及发酵条件优化第44-59页
    3.1 前言第44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44-46页
        3.2.1 材料和仪器第44页
        3.2.2 培养基第44-45页
        3.2.3 实验方法第45-46页
            3.2.3.1 WQBGR2-3普鲁兰酶诱导实验第45页
            3.2.3.2 生长曲线与生长过程中普鲁兰酶的积累第45页
            3.2.3.3 优化试验前的单因素实验第45页
            3.2.3.4 二次正交组合响应表面实验设计第45-46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6-57页
        3.3.1 诱导实验结果分析第46-47页
        3.3.2 生长曲线及酶活力曲线测定结果第47-48页
        3.3.3 优化实验的单因素实验结果第48-49页
        3.3.4 二次三因素实验结果第49-55页
        3.3.5 实验过程中其它问题分析第55-57页
    3.4 小结第57-59页
第四章 云南热泉高温菌WQBGR2-3的普鲁兰酶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的初步研究第59-66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59-60页
        4.1.1 材料第59页
            4.1.1.1 菌种第59页
            4.1.1.2 试剂与仪器第59页
        4.1.2 实验原理与方法第59-60页
            4.1.2.1 丙酮沉淀第59-60页
            4.1.2.2 鞣酸沉淀第60页
            4.1.2.3 凝胶层析第60页
            4.1.2.4 酶的pH、温度曲线及酶的热稳定性研究第60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60-65页
        4.2.1 丙酮沉淀过程的监测及结果分析第61-62页
        4.2.2 鞣酸沉淀结果分析第62页
        4.2.3 凝胶层析分离蛋白质及结果分析第62-63页
        4.2.4 酶的pH、温度曲线及热稳定性研究结果第63-65页
    4.3 小结第65-66页
第五章 菌株WQBGR2-3的生理生化试验及初步鉴定第66-69页
    5.1 所需仪器试剂第66页
    5.2 实验方法第66-67页
        5.2.1 菌落形态观察第66页
        5.2.2 WQBGR2-3的生理生化实验第66-67页
            5.2.2.1 过氧化氢酶实验第66-67页
            5.2.2.2 动力实验第67页
            5.2.2.3 淀粉水解实验第67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67-69页
第六章 结论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6页
致谢第76-77页
附录及附表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鼠同种异体肺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
下一篇:AS2O3诱导人骨髓瘤U266细胞系p16基因去甲基化转录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