芫花化学成分及质量标准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3页 |
1 品种来源及资源分布 | 第10页 |
2 化学成分研究 | 第10-17页 |
·黄酮类成分 | 第11-12页 |
·二萜原酸酯类成分 | 第12-13页 |
·香豆素类成分 | 第13-14页 |
·绿原酸类成分 | 第14-15页 |
·木脂素类成分 | 第15-16页 |
·挥发油类成分 | 第16页 |
·其他成分 | 第16-17页 |
3 药理作用研究 | 第17-20页 |
·利尿作用 | 第17页 |
·镇咳祛痰作用 | 第17页 |
·杀虫、抗寄生虫作用 | 第17-18页 |
·引产作用 | 第18页 |
·抗炎、抗肿瘤作用 | 第18-19页 |
·镇痛、镇静、抗惊厥作用 | 第19页 |
·免疫调节作用 | 第19页 |
·酶抑制作用 | 第19-20页 |
4 毒性 | 第20-21页 |
·对皮肤及粘膜的刺激性 | 第20页 |
·细胞毒性 | 第20页 |
·脏器毒性 | 第20页 |
·半数致死量(LD_(50)) | 第20-21页 |
5 鉴别与质量控制研究 | 第21-22页 |
·药材鉴定 | 第21页 |
·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 第21-22页 |
6 展望 | 第22-23页 |
第二章 芫花化学成分的研究 | 第23-33页 |
1 概述 | 第23-25页 |
2 化合物的结构解析 | 第25-28页 |
3 实验部分 | 第28-33页 |
·仪器与试药 | 第28-29页 |
·药材提取与初步分离 | 第29-33页 |
第三章 质量标准研究 | 第33-59页 |
1 来源及历史沿革 | 第33页 |
·本草考证 | 第33页 |
·历版药典的收载、修订情况 | 第33页 |
2 样品收集 | 第33-34页 |
3 对照品研究 | 第34-38页 |
·芫花素(genkwanin) | 第34-36页 |
·芫花酯甲(yuanhuacin) | 第36-38页 |
4 鉴别 | 第38-46页 |
·性状鉴别 | 第38-39页 |
·显微鉴别 | 第39-40页 |
·薄层鉴别 | 第40-46页 |
5 浸出物 | 第46-48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46页 |
·浸出物的测定方法 | 第46页 |
·方法学考察 | 第46-48页 |
6 含量测定 | 第48-58页 |
·芫花素含量测定 | 第48-53页 |
·芫花酯甲含量测定 | 第53-58页 |
7 性味与归经 | 第58页 |
8 功能与主治 | 第58页 |
9 用法与用量 | 第58页 |
10 注意 | 第58页 |
11 贮藏 | 第58页 |
12 类似品 | 第58-59页 |
芫花药材质量标准 | 第59-61页 |
结语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附图 | 第67-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