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最优控制方法的活套控制模型分析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活套控制模型分析的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1.2 宝钢新热连轧液压活套简介 | 第13-20页 |
1.2.1 液压活套机械设备 | 第13-15页 |
1.2.2 液压活套特性 | 第15-17页 |
1.2.3 液压活套控制程序结构 | 第17-19页 |
1.2.4 液压活套控制模式 | 第19-20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第2章 活套的控制方法 | 第21-31页 |
2.1 基本控制方法 | 第21-22页 |
2.2 活套的传统PI控制 | 第22-23页 |
2.3 活套的ILQ控制 | 第23-29页 |
2.3.1 LQ理论 | 第23-25页 |
2.3.2 ILQ理论 | 第25-26页 |
2.3.3 液压活套系统的ILQ理论 | 第26-29页 |
2.4 传统控制和ILQ控制效果对比 | 第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3章 ILQ控制稳定性分析与改进 | 第31-47页 |
3.1 ILQ控制起止条件 | 第31-32页 |
3.2 ILQ控制失败统计 | 第32-34页 |
3.2.1 ILQ控制失败率统计程序 | 第32页 |
3.2.2 ILQ控制失败统计 | 第32-34页 |
3.3 ILQ控制稳定性改进措施与效果 | 第34-43页 |
3.3.1 带钢失张改进措施 | 第34-36页 |
3.3.2 带钢头部轧制不稳定 | 第36-40页 |
3.3.3 轧机速度修正值波动 | 第40-43页 |
3.4 完成目标分析 | 第43-4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4-47页 |
第4章 张力波动分析与改进 | 第47-63页 |
4.1 张力波动统计 | 第47-49页 |
4.1.1 张力波动指标 | 第47-48页 |
4.1.2 张力波动统计程序 | 第48-49页 |
4.2 ILQ控制张力闭环分析 | 第49-50页 |
4.3 ILQ控制张力闭环参数调节 | 第50-51页 |
4.4 ILQ控制张力闭环参数调节效果 | 第51-54页 |
4.4.1 单活套调节 | 第51-54页 |
4.4.2 多活套联调 | 第54页 |
4.5 其他张力波动改进措施和效果 | 第54-61页 |
4.5.1 对传统控制SUC输出的修改 | 第55-57页 |
4.5.2 对F7动态速降补偿的修改 | 第57-58页 |
4.5.3 控制模式切换时的SUC清零处理 | 第58-60页 |
4.5.4 活套控制SUC斜坡保护 | 第60-61页 |
4.6 完成目标分析 | 第61-62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5章 活套工作角度研究 | 第63-69页 |
5.1 活套力矩与活套角度 | 第63-64页 |
5.2 机架间套量与活套角度 | 第64-65页 |
5.3 活套工作角度 | 第65-66页 |
5.4 编写在线仿真程序 | 第66-68页 |
5.4.1 系统参数 | 第66-68页 |
5.4.2 控制功能 | 第68页 |
5.4.3 运行效果 | 第6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6.1 结论 | 第69页 |
6.2 进一步工作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