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前言 | 第18-21页 |
研究现状、成果 | 第18-19页 |
研究目的、方法 | 第19-21页 |
一、星形细胞肿瘤SWI半量化评估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研究 | 第21-54页 |
1.1 对象与方法 | 第22-26页 |
1.1.1 实验对象 | 第22页 |
1.1.2 MR成像方法 | 第22-23页 |
1.1.3 数据处理 | 第23-25页 |
1.1.4 分析指标及项目 | 第25页 |
1.1.5 统计学分析 | 第25-26页 |
1.2 结果 | 第26-41页 |
1.2.1 星形细胞肿瘤常规MRI和SWI表现 | 第26-32页 |
1.2.2 不同ITSHIA半量化指标与增强SWI前后的差异性分析 | 第32-33页 |
1.2.3 不同级别星形细胞肿瘤(Ⅰ~Ⅳ级)ITSHIA半量化评估 | 第33-37页 |
1.2.4 ITSHIA半量化数值与星形细胞肿瘤级别(Ⅱ、Ⅲ、Ⅳ级)相关性 | 第37-38页 |
1.2.5 不同ITSHIA半量化指标区分星形细胞肿瘤高、低级别的效能 | 第38-41页 |
1.3 讨论 | 第41-52页 |
1.3.1 SWI简介 | 第41-43页 |
1.3.2 SWI评估星形细胞肿瘤的理论基础及影像学特点 | 第43-46页 |
1.3.3 肿瘤SWI结果分析方法 | 第46-50页 |
1.3.4 SWI对星形细胞肿瘤病理分级的价值及效能 | 第50-51页 |
1.3.5 本研究不足和展望 | 第51-52页 |
1.4 小结 | 第52-54页 |
二、星形细胞肿瘤SWI半量化评估与灌注成像的相关性研究 | 第54-73页 |
2.1 对象与方法 | 第55-58页 |
2.1.1 实验对象 | 第55页 |
2.1.2 MR成像方法 | 第55-56页 |
2.1.3 数据处理 | 第56-57页 |
2.1.4 分析指标及项目 | 第57页 |
2.1.5 统计学分析 | 第57-58页 |
2.2 结果 | 第58-67页 |
2.2.1 不同级别星形细胞肿瘤间PI参数的比较 | 第58-59页 |
2.2.2 不同级别星形细胞肿瘤rrCBV_(瘤内max)所对应ITSHIA形态的比较 | 第59-64页 |
2.2.3 不同ITSHIA指标与rrCBV_(瘤内max)和rrCBV_(瘤周max)的相关性 | 第64页 |
2.2.4 比较SWI与PI各指标评估高、低级别星形细胞肿瘤的效能 | 第64-67页 |
2.3 讨论 | 第67-72页 |
2.3.1 PI评估星形细胞肿瘤分级的原理及价值 | 第67-69页 |
2.3.2 SWI评估星形细胞肿瘤分级的原理及价值 | 第69页 |
2.3.3 PI及SWI评估星形细胞肿瘤分级的相关性及差异 | 第69-70页 |
2.3.4 PI与SWI区分高、低级星形细胞肿瘤的价值 | 第70-72页 |
2.4 小结 | 第72-73页 |
三、星形细胞肿瘤SWI、PI与MVD、VEGF的相关性研究 | 第73-85页 |
3.1 对象与方法 | 第73-76页 |
3.1.1 实验对象 | 第73页 |
3.1.2 MR成像方法 | 第73-74页 |
3.1.3 数据处理 | 第74页 |
3.1.4 MVD及VEGF测定 | 第74-75页 |
3.1.5 分析项目及指标 | 第75-76页 |
3.1.6 统计学分析 | 第76页 |
3.2 结果 | 第76-79页 |
3.2.1 不同级别星形细胞肿瘤间MVD的比较 | 第76页 |
3.2.2 不同级别星形细胞肿瘤间VEGF表达程度的比较 | 第76-77页 |
3.2.3 SWI、PI中各指标与MVD技术、VEGF表达程度的相关性 | 第77-78页 |
3.2.4 SWI、PI中各指标与VEGF表达程度的关系 | 第78-79页 |
3.3 讨论 | 第79-84页 |
3.3.1 星形细胞肿瘤血管生成及肿瘤分级与MVD,VEGF的相关性 | 第79-80页 |
3.3.2 PI、SWI与MVD、VEGF的相关性 | 第80-83页 |
3.3.3 本研究的不足 | 第83-84页 |
3.4 小结 | 第84-85页 |
全文结论 | 第85-86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86页 |
研究方向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3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93-94页 |
综述 磁敏感加权成像原理及其在脑肿瘤评估及胶质瘤分级方面的应用 | 第94-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09页 |
致谢 | 第109-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