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23页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第11-14页 |
一、对纳西族文化史研究的学术价值 | 第12-13页 |
二、对纳西族古籍文献保护与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13-14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4-21页 |
一、关于神话象征理论的相关研究 | 第15-16页 |
二、关于纳西族神话史诗《创世纪》的相关学术研究 | 第16-19页 |
三、文献简评 | 第19-21页 |
第三节 主要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一、文献研究法 | 第21页 |
二、田野调查研究法 | 第21-23页 |
第二章 纳西族社会历史文化概述 | 第23-34页 |
第一节 纳西族的人口分布和语言文字 | 第23-25页 |
一、纳西族的人口分布 | 第23页 |
二、纳西族的语言文字 | 第23-25页 |
第二节 纳西族的族称和历史渊源 | 第25-30页 |
一、纳西族的族称 | 第25-27页 |
二、纳西族的历史渊源 | 第27-30页 |
第三节 纳西族的经济生活和历史文化 | 第30-34页 |
一、纳西族的经济生活 | 第30-32页 |
二、纳西族的历史文化 | 第32-34页 |
第三章 《创世纪》研究的文献基础 | 第34-54页 |
第一节 《创世纪》与纳西族古籍文献和少数民族神话史诗 | 第34-41页 |
一、《创世纪》与纳西族古籍文献 | 第34-38页 |
二、《创世纪》与少数民族神话史诗 | 第38-41页 |
第二节 《创世纪》的基本内容与相关异文和续篇 | 第41-49页 |
一、《创世纪》的翻译整理情况 | 第41-43页 |
二、《创世纪》的内容梗概 | 第43-46页 |
三、《创世纪》的异文和续篇 | 第46-49页 |
第三节 《创世纪》的文化地理分布与传承形态 | 第49-54页 |
一、《创世纪》产生的文化生态环境和文化地理分布 | 第49-52页 |
二、《创世纪》的传承形态 | 第52-54页 |
第四章 《创世纪》的民族文化内涵研究 | 第54-95页 |
第一节 《创世纪》与纳西族原始经济生活形态 | 第54-61页 |
一、采集渔猎经济生活形态 | 第54-56页 |
二、定居农耕和牧业经济生活形态 | 第56-58页 |
三、家庭纺织业和冶炼等手工业经济生活形态 | 第58-61页 |
第二节 《创世纪》与纳西族原始宇宙观和古代哲学思想 | 第61-69页 |
一、关于天地万物起源的朴素唯物主义和原始辩证法思想 | 第61-65页 |
二、关于人类诞生的朴素唯物主义和原始辩证法思想 | 第65-66页 |
三、关于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过程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 第66-69页 |
第三节 《创世纪》与纳西族古老婚姻家庭形态 | 第69-76页 |
一、血缘群婚 | 第69-71页 |
二、氏族外婚和对偶婚 | 第71-76页 |
第四节 《创世纪》与纳西族原始宗教和民间文化习俗 | 第76-87页 |
一、《创世纪》与纳西族原始宗教 | 第77-84页 |
二、《创世纪》与纳西族民间文化习俗 | 第84-87页 |
第五节 《创世纪》的文学艺术特色 | 第87-95页 |
一、《创世纪》的神话人物形像塑造 | 第87-89页 |
二、《创世纪》的语言和结构特色 | 第89-92页 |
三、《创世纪》与纳西族传统审美观念和后世文学 | 第92-95页 |
第五章 《创世纪》的保护与传承问题探索 | 第95-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6页 |
致谢 | 第106-108页 |
附录1 | 第108-112页 |
附录2 | 第112-13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33-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