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通信网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通信规程、通信协议论文

即时通信协议的特征与通联关系分析

表目录第7-8页
图目录第8-10页
摘要第10-11页
ABSTRACT第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0页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第12-13页
    1.2 相关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3-18页
        1.2.1 即时通信协议的相关研究第13-14页
        1.2.2 协议特征及发现技术第14-17页
        1.2.3 社会网络分析技术第17-18页
    1.3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4 论文结构安排第19-20页
第二章 即时通信协议分析第20-25页
    2.1 基于主体功能的分析第20页
    2.2 基于数据信息的分析第20-21页
    2.3 基于消息格式的分析第21-24页
        2.3.1 基本定义第21页
        2.3.2 消息格式分类第21-24页
    2.4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三章 即时通信协议特征发现技术第25-48页
    3.1 即时通信协议的特征第25-27页
    3.2 基于频繁模式的胎记特征发现第27-35页
        3.2.1 基本思想第27页
        3.2.2 胎记特征发现模型第27-28页
        3.2.3 胎记特征发现主要流程第28-31页
        3.2.4 算法实现第31-32页
        3.2.5 实验及结果分析第32-35页
    3.3 基于 LCS 的指纹特征发现第35-42页
        3.3.1 基本思想第35-36页
        3.3.2 指纹特征发现模型第36-37页
        3.3.3 指纹特征发现主要流程第37-38页
        3.3.4 算法实现第38-40页
        3.3.5 实验及结果分析第40-42页
    3.4 基于正则表达式的特征描述第42-44页
        3.4.1 正则表达式第42-43页
        3.4.2 构造特征模式第43-44页
        3.4.3 特征结果比较第44页
    3.5 实验及结果分析第44-47页
        3.5.1 实验数据第45页
        3.5.2 评价指标第45-46页
        3.5.3 实验结果分析第46-47页
    3.6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四章 即时通信的通联关系第48-59页
    4.1 即时通信的通联关系第48-49页
        4.1.1 相关概念和定义第48页
        4.1.2 构建通联关系的一般方法第48-49页
    4.2 即时通信的通联特征第49-53页
        4.2.1 通联特征识别面临的困难第50页
        4.2.2 通联特征提取方法第50-52页
        4.2.3 即时通信通联关系构建第52-53页
    4.3 即时通信的通联关系网络第53-55页
        4.3.1 即时通信通联网络构建第53-54页
        4.3.2 网络中的通联关系分析第54-55页
    4.4 实验第55-58页
    4.5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五章 通联关系紧密度评估第59-72页
    5.1 静态通联网络的边权问题第59-60页
    5.2 通联网络中的通联关系抽取第60页
    5.3 关系特征描述和评价指标选择第60-61页
        5.3.1 已有的关系特征存在的不足第60-61页
        5.3.2 紧密型通联关系特征分析第61页
    5.4 基于关系特征的评价指标选择第61-63页
    5.5 基于 TOPSIS 的综合评价方法第63-65页
        5.5.1 逼近理想解的排序法(TOPSIS)第63页
        5.5.2 通联关系的指标预处理第63-64页
        5.5.3 基于 TOPSIS 的通联关系紧密度评估第64-65页
    5.6 实验第65-71页
        5.6.1 实验数据第65-66页
        5.6.2 实验方案第66-68页
        5.6.3 结果分析第68-71页
    5.7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结束语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78页
作者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第78-79页
致谢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序列密码初始化算法的安全性分析
下一篇:OFDM同步与信道估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