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居住区规划论文

低碳住区规划设计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0页
    1.1 研究背景第9-12页
    1.2 国内外低碳住区研究进展第12-17页
        1.2.1 国外低碳住区理论与实践第12-14页
        1.2.2 国内低碳住区的发展现状第14-15页
        1.2.3 国内低碳住区案例研究第15-17页
    1.3 研究范围、意义第17页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7-18页
        1.4.1 研究内容第17页
        1.4.2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5 研究框架第18-19页
    1.6 小结第19-20页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第20-24页
    2.1 低碳理论第20-21页
        2.1.1 碳第20页
        2.1.2 碳源与碳汇第20-21页
        2.1.3 低碳第21页
    2.2 住区第21-22页
    2.3 生态住区第22页
    2.4 低碳住区第22-23页
    2.5 小结第23-24页
第三章 低碳住区规划设计策略第24-35页
    3.1 影响住区碳排放因素第24-26页
    3.2 低碳住区规划设计策略第26-34页
        3.2.1 场地选址第26-27页
        3.2.2 尺度与规模第27-29页
        3.2.3 空间组织第29-30页
        3.2.4 交通与结构第30-32页
        3.2.5 住宅建筑设计第32-33页
        3.2.6 绿地景观设计第33-34页
    3.3 小结第34-35页
第四章 低碳住区规划建设途径第35-41页
    4.1 政策法规途径第35-37页
        4.1.1 政策法规的管理途径第35页
        4.1.2 政策实施第35-37页
    4.2 经济途径第37-38页
        4.2.1 碳税第37-38页
        4.2.2 碳排放权交易第38页
        4.2.3 税收强制和税收优惠相结合第38页
    4.3 公众参与第38-40页
        4.3.1 公众参与的意义第38-39页
        4.3.2 公众参与的方法第39-40页
        4.3.3 居民参与的途径第40页
    4.4 小结第40-41页
第五章 案例研究——以中新低碳生态城起步区为例第41-51页
    5.1 生态城概况第41-42页
        5.1.1 区位第41-42页
        5.1.2 生态本地特征第42页
    5.2 理念及目标第42-43页
    5.3 主要规划策略第43-47页
        5.3.1 住区三级体系第43-44页
        5.3.2 低碳交通第44-45页
        5.3.3 建筑设计指引第45-46页
        5.3.4 就业岗位的配合第46-47页
        5.3.5 气候环境评估第47页
    5.4 低碳实施方案第47-49页
        5.4.1 建筑第47-48页
        5.4.2 绿色交通第48页
        5.4.3 碳汇第48页
        5.4.4 市政设施第48-49页
    5.5 能源利用第49-50页
        5.5.1 资源利用第49页
        5.5.2 能源使用第49-50页
        5.5.3 土地资源利用第50页
    5.6 小结第50-51页
第六章 结语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致谢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供热系统联网运行方案与水力工况分析
下一篇:绿化屋面水文水质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