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乌高速至利津县城连接线工程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1.2.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14-16页 |
2 公路工程概况 | 第16-24页 |
2.1 地理位置 | 第16页 |
2.2 线路走向 | 第16页 |
2.3 主要技术标准及建设规模 | 第16-18页 |
2.4 项目总占地情况 | 第18页 |
2.5 取、弃土场及综合施工场概况 | 第18-20页 |
2.6 项目征地、拆迁对居民生活质量影响分析 | 第20-21页 |
2.7 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 第21页 |
2.8 生态环境影响源分析 | 第21-24页 |
3 公路沿线生态环境概况及现状 | 第24-34页 |
3.1 自然环境概况 | 第24-29页 |
3.2 整体生态现状 | 第29-30页 |
3.3 景观生态体系现状 | 第30页 |
3.4 上地利用现状 | 第30-32页 |
3.5 水土流失现状 | 第32-34页 |
4 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预测分析 | 第34-42页 |
4.1 对生物量的影响 | 第34-35页 |
4.1.1 施工期影响分析 | 第34-35页 |
4.1.2 营运期影响分析 | 第35页 |
4.2 对植物的影响 | 第35页 |
4.2.1 施工期影响分析 | 第35页 |
4.2.2 营运期影响分析 | 第35页 |
4.3 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 第35-36页 |
4.3.1 施工期影响分析 | 第35-36页 |
4.3.2 营运期影响分析 | 第36页 |
4.4 对景观环境的影响 | 第36-37页 |
4.4.1 施工期影响分析 | 第36-37页 |
4.4.2 营运期影响分析 | 第37页 |
4.5 水土流失影响预测 | 第37-42页 |
4.5.1 水土流失预测内容 | 第37-38页 |
4.5.2 水土流失预测方法 | 第38-39页 |
4.5.3 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预测 | 第39-42页 |
5 生态恢复措施 | 第42-54页 |
5.1 植被恢复措施 | 第42-43页 |
5.1.1 中央分隔带绿化措施 | 第42页 |
5.1.2 路基两侧防护林措施 | 第42页 |
5.1.3 路基边坡植草措施 | 第42-43页 |
5.2 陆生动物保护措施 | 第43页 |
5.3 路基边坡防护措施 | 第43页 |
5.4 对取土场的生态恢复 | 第43页 |
5.5 运输便道区防治措施 | 第43-45页 |
5.5.1 工程措施 | 第43-44页 |
5.5.2 植物措施 | 第44页 |
5.5.3 临时措施 | 第44-45页 |
5.6 施工生产生活区防治措施 | 第45-47页 |
5.6.1 工程措施 | 第45页 |
5.6.2 植物措施 | 第45-46页 |
5.6.3 临时措施 | 第46-47页 |
5.7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 第47-54页 |
5.7.1 水土流失防治综合措施体系 | 第47-49页 |
5.7.2 防治措施典型设计 | 第49-54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6.1 结论 | 第54页 |
6.2 展望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60页 |
个人简历 | 第60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