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论文--水文地质学(地下水水文学)论文

青海省格尔木河流域山前平原区地下水系统及地下水资源评价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引言第8-12页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第8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9页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9-12页
        1.3.1 研究内容第9-10页
        1.3.2 技术路线第10-11页
        1.3.3 研究的创新点第11-12页
第2章 研究区区域地质概况第12-34页
    2.1 自然地理第12-13页
        2.1.1 地理位置第12-13页
        2.1.2 地形、地貌第13页
    2.2 气象、水文第13-21页
        2.2.1 气象第13-14页
        2.2.2 水文第14-21页
    2.3 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特点第21-23页
    2.4 水资源供需矛盾分析第23-25页
    2.5 区域地质特征第25-34页
        2.5.1 地层、构造第25-31页
        2.5.2 区域地质构造第31-34页
第3章 地下水系统第34-65页
    3.1 区域水文地质概况第34-35页
    3.2 含水系统划分第35-38页
    3.3 含水系统结构特征第38-42页
    3.4 含水系统水文地质特征第42-45页
        3.4.1 戈壁砾石平原单层结构潜水含水系统第42-44页
        3.4.2 细土平原区多层结构承压含水系统第44页
        3.4.3 盐壳湖沼平原多层含水系统第44-45页
    3.5 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化及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第45-50页
    3.6 水化学特征第50-61页
        3.6.1 地表水化学场空间分布特征第50-53页
        3.6.2 潜水化学场空间分布特征第53-56页
        3.6.3 承压水化学场空间分布特征第56-58页
        3.6.4 各水体化学特征的对比分析第58-61页
    3.7 地下水流系统及循环特征第61-62页
    3.8 地下水动态第62-65页
第4章 格尔木山前平原区地下水资源评价第65-96页
    4.1 地下水资源评价第65-68页
        4.1.1 地下水天然补给量的确定第65-66页
        4.1.2 地下水排泄量的确定第66-67页
        4.1.3 水均衡分析第67-68页
    4.2 数值模型评价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第68-96页
        4.2.1 地下水系统概化第68-70页
        4.2.2 格尔木河流域山前平原区地下水资源数值模型第70-74页
        4.2.3 水资源数学模型参数识别与校验第74-79页
        4.2.4 模型分析地下水资源允许开采量第79-82页
        4.2.5 模拟预测结果分析第82-91页
        4.2.6 地下水开发利用对下游绿洲带影响的预测评价第91-96页
第6章 结论与建议第96-98页
    5.1 结论第96页
    5.2 建议第96-98页
致谢第98-99页
参考文献第99-100页
个人简历第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气相色谱法与液相色谱法测定地下水样品中10种有机污染物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GIS的吉林省敦化市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