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品仿真分析数据集成管理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12-15页 |
2 仿真数据管理系统 SDM 的总体设计 | 第15-29页 |
2.1 仿真数据管理系统概述 | 第15-16页 |
2.2 SDM 系统的概念设计 | 第16-27页 |
2.2.1 系统功能框架的搭建 | 第17-19页 |
2.2.2 产品对象的组织结构 | 第19-22页 |
2.2.3 系统开发平台的确定 | 第22-23页 |
2.2.4 三维可视化组件的选择 | 第23-25页 |
2.2.5 工程数据库的选定 | 第25-2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3 CAE 数据的结构化处理 | 第29-57页 |
3.1 CAE 数据的特点 | 第29-30页 |
3.2 CAE 数据存储模式的构建 | 第30-35页 |
3.2.1 几何模型的拓扑结构 | 第30-31页 |
3.2.2 数据对象的结构化描述 | 第31-35页 |
3.3 NASTRAN 数据的结构化处理 | 第35-43页 |
3.3.1 几何模型及边界条件信息的抽取 | 第37-40页 |
3.3.2 分析结果数据的提取 | 第40-43页 |
3.4 ANSYS 数据的结构化处理 | 第43-52页 |
3.4.1 前处理文件的信息抽取 | 第44-47页 |
3.4.2 ANSYS 在线解算平台的二次开发 | 第47-49页 |
3.4.3 后处理文件的解析 | 第49-52页 |
3.5 数据量纲的归一化处理 | 第52-5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4 仿真数据再现技术的研究 | 第57-75页 |
4.1 三维可视化的实现原理 | 第57-59页 |
4.2 三维模型对象的显示 | 第59-66页 |
4.2.1 面单元网格的显示 | 第59-62页 |
4.2.2 体单元网格的显示 | 第62-66页 |
4.3 仿真分析边界条件的绘制 | 第66-68页 |
4.3.1 约束条件的绘制 | 第66-67页 |
4.3.2 载荷的绘制 | 第67-68页 |
4.4 分析结果数据的展现 | 第68-74页 |
4.4.1 静力学分析结果的展现 | 第69-72页 |
4.4.2 模态计算结果的展现 | 第72-7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5 仿真系统的分析流程管理及安全性认证 | 第75-87页 |
5.1 仿真分析的流程制定 | 第75-78页 |
5.1.1 仿真分析的一般流程 | 第75-76页 |
5.1.2 SDM 系统数据传输流程 | 第76-78页 |
5.2 用户角色的设计和权限的分配 | 第78-82页 |
5.2.1 RBAC 模型的基本原理 | 第78-79页 |
5.2.2 SDM 系统角色设计及权限分配 | 第79-82页 |
5.3 SDM 系统其他安全性设计 | 第82-8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4-87页 |
6 SDM 系统实现与应用举例 | 第87-95页 |
6.1 仿真分析流程的建立 | 第87-89页 |
6.2 CAE 数据的重用举例 | 第89-93页 |
6.2.1 NASTRAN 数据的导入与展现 | 第89-91页 |
6.2.2 ANSYS 数据的导入与展现 | 第91-93页 |
6.3 仿真分析流程工作状态的监控 | 第93-94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95-97页 |
7.1 本文总结 | 第95-96页 |
7.2 后续展望 | 第96-97页 |
致谢 | 第97-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5页 |
附录 | 第105页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5页 |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