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技术改造、农业技术经济论文

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引导基金设立与运行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引言第8-15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3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9-10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0-13页
        1.2.3 简要评述第13页
    1.3 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第13-14页
        1.3.1 研究方法第13页
        1.3.2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4 创新点第14-15页
2 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研究的相关理论第15-20页
    2.1 概念界定第15-17页
        2.1.1 农业科技第15页
        2.1.2 风险投资第15-16页
        2.1.3 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第16页
        2.1.4 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第16-17页
    2.2 理论基础第17-20页
        2.2.1 农业发展与技术创新关系理论第17页
        2.2.2 外部性理论第17-18页
        2.2.3 市场失灵理论第18页
        2.2.4 经济增长、技术变迁与制度变迁理论第18-20页
3 设立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的现实依据第20-26页
    3.1 设立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的必要性第20-23页
        3.1.1 保障、维护我国农业基础地位的必要第20页
        3.1.2 完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的必要第20-21页
        3.1.3 增加农业科技研发经费、提高农业科技研发能力的必要第21-22页
        3.1.4 提高农业科技推广水平、保障农产品供给的必要第22页
        3.1.5 创新财政支农方式、提高农业科技研发与推广水平的必要第22-23页
        3.1.6 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农业企业管理水平的必要第23页
    3.2 设立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的可行性第23-26页
        3.2.1 政策支持是建立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的保障第23页
        3.2.2 农业科技风险投资具备潜在的资金来源第23-24页
        3.2.3 现代农业科技企业越来越受到风险资本的青睐第24页
        3.2.4 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引导基金专业人才充足第24-25页
        3.2.5 相关法律法规正在加紧制定与完善第25-26页
4 国内外引导基金运行模式分析第26-33页
    4.1 国外引导基金运行模式第26-29页
        4.1.1 参股运作模式——以色列、澳大利亚、台湾地区第26-28页
        4.1.2 融资担保模式——美国第28页
        4.1.3 复合运作模式——英国、芬兰第28-29页
    4.2 国内引导基金运行模式分析第29-32页
        4.2.1 苏州工业园区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第30-31页
        4.2.2 上海浦东科技园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第31页
        4.2.3 安徽省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第31-32页
    4.3 引导基金运行模式经验总结第32-33页
5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引导基金运行模式第33-35页
    5.1 明确出资主体第33页
    5.2 明确支持对象第33-34页
    5.3 出资方式与组织管理第34页
    5.4 引导基金退出第34-35页
6 对策和建议第35-36页
参考文献第36-38页
在读期间已发表的学术论文第38-39页
作者简介第39-40页
致谢第40-41页

论文共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龙头企业牵动产业嬗变的“绿岭扶贫模式”研究
下一篇:试论收入分配公平中政府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