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儿科学论文--新生儿、早产儿疾病论文--新生儿疾病论文

长春市某医院649例新生儿新生儿毒性红斑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11-21页
    1.1 新生儿期概念第11页
    1.2 新生儿皮肤特点第11-14页
        1.2.1 新生儿皮肤表面积特点第11-12页
        1.2.2 新生儿皮肤厚度特点第12页
        1.2.3 新生儿皮肤色素特点第12页
        1.2.4 皮肤附属器官特点第12-13页
        1.2.5 足月新生儿皮肤角质层和 PH 值特点第13页
        1.2.6 其他特点第13-14页
    1.3 新生儿中毒性红斑的病因第14-16页
        1.3.1 变应性理论第14页
        1.3.2 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理论第14-15页
        1.3.3 共生的嵌入新生儿皮肤中的微生物固有免疫应答反应理论第15-16页
    1.4 新生儿毒性红斑临床表现第16-17页
    1.5 新生儿中毒性红斑诊断标准第17页
    1.6 新生儿红斑鉴别诊断第17-18页
    1.7 新生儿红斑治疗方案第18-19页
    1.8 新生儿红斑护理原则第19页
    1.9 新生儿红斑的流行病学研究第19-20页
    1.10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0-21页
第2章 对象与方法第21-24页
    2.1 研究对象第21页
        2.1.2 纳入标准第21页
        2.1.3 排除标准第21页
    2.2 新生儿红斑的诊断标准第21-22页
    2.3 调查方法第22页
        2.2.1 调查工具第22页
        2.2.2 调查实施第22页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22页
    2.5 质量控制第22-24页
第3章 结果第24-37页
    3.1 新生儿红斑发病现状第24-27页
        3.1.1 调查样本的基本构成第24-25页
        3.1.2 新生儿红斑的患病状况及分布特征第25-27页
    3.2 新生儿中毒性红斑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第27-34页
        3.2.1 产妇和新生儿一般人口学因素与新生儿红斑第27-28页
        3.2.2 新生儿初始状态与新生儿红斑第28-29页
        3.2.3 产妇孕期生活习惯因素第29-32页
        3.2.4 产妇既往史因素第32-34页
        3.2.5 产妇孕期和分娩时生理因素第34页
    3.3 新生儿中毒性红斑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第34-37页
第4章 讨论第37-41页
    4.1 新生儿中毒性红斑的患病水平与人群分布特征第37页
    4.2 新生儿中毒性红斑影响因素第37-40页
    4.3 新生儿中毒性红斑预防与护理第40-41页
第5章 结论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7页
附录第47-50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50-51页
致谢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胃癌术后消化道梗阻病例分析
下一篇: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术后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