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3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6页 |
1.1.1 城镇污水处理工艺国内外现状 | 第13-14页 |
1.1.2 我国现有污水处理工艺问题 | 第14-16页 |
1.2 污水处理的清洁生产与节能降耗技术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6-26页 |
1.2.1 清洁生产发展沿革 | 第16页 |
1.2.2 污水处理节能降耗发展趋势 | 第16-17页 |
1.2.3 污水处理的清洁生产与节能降耗关键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7-26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26-30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26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1.3.3 技术路线图 | 第28-30页 |
第2章 同步处理污水与固相污染物的高效水解酸化技术研究 | 第30-54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30-38页 |
2.1.1 试验材料 | 第31-33页 |
2.1.2 试验装置 | 第33-36页 |
2.1.3 试验方法 | 第36-38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38-52页 |
2.2.1 有机污染物降解传质增效技术的试验研究 | 第38-39页 |
2.2.2 剩余污泥水解酸化与消减技术的试验研究 | 第39-45页 |
2.2.3 原污水中悬浮物高效截留与水解液化技术的试验研究 | 第45-47页 |
2.2.4 同步处理污水与固相污染物的高效水解酸化工艺试验研究 | 第47-48页 |
2.2.5 对后续单元的影响及优化研究 | 第48-51页 |
2.2.6 节能降耗和清洁生产分析 | 第51-5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3章 同步处理污水与恶臭气体的复合生物滴滤池技术研究 | 第54-82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54-59页 |
3.1.1 试验材料 | 第54-55页 |
3.1.2 试验装置 | 第55-57页 |
3.1.3 试验方法 | 第57-59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59-80页 |
3.2.1 材料改性与除磷技术试验研究 | 第59-61页 |
3.2.2 水力负荷对复合生物滴滤池处理效果的影响研究 | 第61-68页 |
3.2.3 复合滴滤池反硝化脱氮技术试验研究 | 第68-72页 |
3.2.4 复合滴滤池同步去除臭气技术的试验研究 | 第72-80页 |
3.2.5 节能降耗和清洁生产分析 | 第8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第4章 强化脱氮除磷的复合流人工快渗生态田技术研究 | 第82-115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82-90页 |
4.1.1 试验材料 | 第82-85页 |
4.1.2 试验装置 | 第85-86页 |
4.1.3 试验方法 | 第86-90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90-112页 |
4.2.1 系统构建与启动 | 第90-92页 |
4.2.2 脱氮除磷强化的试验研究 | 第92-99页 |
4.2.3 运行方式强化脱氮除磷效果的试验研究 | 第99-105页 |
4.2.4 运行参数优化研究 | 第105-111页 |
4.2.5 节能降耗和清洁生产分析 | 第111-11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112-115页 |
第5章 基于清洁生产理念的高效低耗污水处理技术中试研究 | 第115-130页 |
5.1 中试概述 | 第115-116页 |
5.1.1 试验现场背景 | 第115页 |
5.1.2 试验进水水质 | 第115-116页 |
5.1.3 试验系统 | 第116页 |
5.2 试验设备 | 第116-121页 |
5.2.1 酸化水解设备 | 第116-119页 |
5.2.2 复合滴滤池设备 | 第119-120页 |
5.2.3 复合流人工快渗生态田设备 | 第120-121页 |
5.3 中试研究步骤与方法 | 第121页 |
5.4 中试运行结果与讨论 | 第121-129页 |
5.4.1 两种形式的水解酸化设备的启动与运行效果比较 | 第121-124页 |
5.4.2 复合滴滤池与人工快渗生态田的运行效果比较 | 第124-128页 |
5.4.3 节能降耗和清洁生产分析 | 第128-12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29-130页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130-133页 |
6.1 结论 | 第130-132页 |
6.1.1 同步处理污水与固相污染物的高效水解酸化技术研究 | 第130-131页 |
6.1.2 同步处理城市污水与恶臭气体的复合生物滴滤池技术研究 | 第131页 |
6.1.3 强化脱氮除磷的复合流人工快渗生态田技术研究 | 第131-132页 |
6.1.4 生产性中试研究 | 第132页 |
6.2 建议 | 第132-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133-139页 |
附录 | 第139-140页 |
致谢 | 第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