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1 前言 | 第14-20页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5-20页 |
1.2.1 水稻秧苗素质对产量的影响 | 第15页 |
1.2.2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水稻秧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15-17页 |
1.2.3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作物光合和生理抗性的影响 | 第17-18页 |
1.2.4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第18-2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0-24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0页 |
2.1.1 供试品种 | 第20页 |
2.1.2 供试药剂 | 第20页 |
2.1.3 试验地点 | 第20页 |
2.2 试验设计 | 第20-21页 |
2.2.1 秧田试验设计 | 第20页 |
2.2.2 本田试验设计 | 第20-21页 |
2.3 秧田试验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21-22页 |
2.3.1 形态指标的测定 | 第21页 |
2.3.2 生物量指标的测定 | 第21页 |
2.3.3 生理指标的测定 | 第21-22页 |
2.4 本田试验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22-23页 |
2.4.1 生物量的测定 | 第22页 |
2.4.2 叶片SPAD值的测定 | 第22页 |
2.4.3 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测定 | 第22页 |
2.4.4 稻米品质的测定 | 第22-23页 |
2.5 数据分析 | 第23-2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4-50页 |
3.1 不同调节剂与壮秧肥配施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 | 第24-28页 |
3.1.1 不同调节剂与壮秧肥配施对水稻秧苗地上形态的影响 | 第24页 |
3.1.2 不同调节剂与壮秧肥配施对水稻秧苗根系形态的影响 | 第24-25页 |
3.1.3 不同调节剂与壮秧肥配施对水稻秧苗生物量积累的影响 | 第25-26页 |
3.1.4 不同调节剂与壮秧肥配施对水稻秧苗充实度、壮苗指数和根冠比的影响 | 第26-28页 |
3.2 不同调节剂与壮秧肥配施对水稻秧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 第28-42页 |
3.2.1 不同调节剂与壮秧肥配施对水稻秧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28-32页 |
3.2.2 不同调节剂与壮秧肥配施对水稻秧苗光合产物的影响 | 第32-35页 |
3.2.3 不同调节剂与壮秧肥配施对水稻秧苗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 第35-39页 |
3.2.4 不同调节剂与壮秧肥配施对水稻秧苗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 第39-42页 |
3.3 不同调节剂与壮秧肥配施对本田水稻植株生长的影响 | 第42-44页 |
3.3.1 不同调节剂与壮秧肥配施对本田水稻生物量动态变化的影响 | 第42-44页 |
3.3.2 不同调节剂与壮秧肥配施对水稻植株齐穗期SPAD值的影响 | 第44页 |
3.4 不同调节剂与壮秧肥配施对本田水稻植株性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 第44-50页 |
3.4.1 不同调节剂与壮秧肥配施对本田水稻植株性状的影响 | 第44-45页 |
3.4.2 不同调节剂与壮秧肥配施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 | 第45-47页 |
3.4.3 不同调节剂与壮秧肥配施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 第47-50页 |
4 讨论 | 第50-54页 |
4.1 不同调节剂与壮秧肥配施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 | 第50页 |
4.2 不同调节剂与壮秧肥配施对水稻秧苗抗氧化酶系统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 第50-51页 |
4.3 不同调节剂与壮秧肥配施对水稻光合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 第51-54页 |
5 结论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8页 |
致谢 | 第68-70页 |
个人简历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