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妇产科论文--妇科病论文--不孕论文

补肾调冲汤治疗肾阳虚血瘀型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症的临床研究

提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引言第8-10页
临床研究第10-23页
    1 临床资料第10-15页
        1.1 病例来源第10页
        1.2 诊断标准第10-12页
        1.3 病例选择标准第12-13页
        1.4 一般资料第13-15页
    2 研究方法第15-19页
        2.1 一般性治疗第15页
        2.2 治疗药物第15页
        2.3 治疗方法第15页
        2.4 观察指标及方法第15-18页
        2.5 安全性观察第18页
        2.6 疗效判定标准第18页
        2.7 统计学方法第18-19页
    3 研究结果第19-23页
        3.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妊娠率比较第19页
        3.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的比较第19页
        3.3 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第19页
        3.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第19-20页
        3.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阳虚血瘀证候比较第20页
        3.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黄体中期子宫内膜厚度的比较第20-21页
        3.7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BT类型的变化情况第21页
        3.8 两组患者治疗后高温相评分(HPS)比较第21页
        3.9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黄体中期的E2、P值比较第21-22页
        3.10 两组治疗前后黄体中期子宫内膜下螺旋动脉血流参数比较第22页
        3.11 治疗组年龄与临床妊娠率的关系第22页
        3.12 两组治疗前后安全性观察第22-23页
讨论第23-35页
    1 补肾调冲汤治疗肾阳虚血瘀型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的立论依据第23-25页
        1.1 肾阳虚是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的中医病理基础第23-24页
        1.2 血瘀是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的重要病因第24页
        1.3 肾阳虚血瘀是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的常见病因第24-25页
    2 现代医学对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的认识第25-27页
        2.1 对黄体功能不全病因、病理的认识第25-26页
        2.2 黄体功能不全的诊断第26页
        2.3 黄体功能不全的治疗第26-27页
    3 补肾调冲汤的组方原则及方药分析第27-32页
    4 临床疗效分析第32-33页
        4.1 补肾调冲汤提高临床妊娠率第32页
        4.2 补肾调冲汤改善中医证候,改善临床症状第32页
        4.3 补肾调冲汤改善BBT类型,提高HPS,改善黄体功能第32页
        4.4 补肾调冲汤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改善子宫内膜血流灌注第32-33页
        4.5 补肾调冲汤提高黄体中期孕酮水平,改善胚胎着床内分泌环境第33页
    5 本课题创新之处第33页
    6 问题与展望第33-35页
        6.1 研究存在的问题第33-34页
        6.2 展望第34-35页
结语第35-36页
参考文献第36-39页
综述 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的中西医研究概况第39-51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附录第51-52页
致谢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疏肝通淋法治疗Ⅲ型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加减柴胡陷胸汤治疗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