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1.1 PDT技术研究背景 | 第8页 |
1.1.2 PDT技术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数字对讲机技术发展现状 | 第9-10页 |
1.2.1 国外数字对讲机发展及现状 | 第9页 |
1.2.2 国内数字对讲机发展及现状 | 第9-10页 |
1.3 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 第10-11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0页 |
1.3.2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0-11页 |
第2章 软件相关技术和工具 | 第11-15页 |
2.1 软件开发螺旋模型 | 第11-12页 |
2.2 协议栈技术 | 第12-13页 |
2.3 ARM研发平台Advanced RISC Machines Developer Suite1.2 | 第13-14页 |
2.4 DSP研发平台Code Composer Studio3.3 | 第14-15页 |
第3章 PDT协议分析 | 第15-25页 |
3.1 PDT标准分析 | 第15-19页 |
3.1.1 PDT标准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3.1.2 PDT标准主要特点 | 第16页 |
3.1.3 PDT标准空口技术 | 第16-19页 |
3.2 设备软件需求分析 | 第19-25页 |
3.2.1 PDT设备分级 | 第19-20页 |
3.2.2 语音业务描述 | 第20-24页 |
3.2.3 软件功能描述 | 第24-25页 |
第4章 PDT协议栈软件设计 | 第25-34页 |
4.1 开发环境 | 第25页 |
4.1.1 硬件芯片 | 第25页 |
4.1.2 软件工具 | 第25页 |
4.2 协议栈设计思想 | 第25-26页 |
4.3 协议栈接口 | 第26-27页 |
4.4 模块图 | 第27页 |
4.5 流程图 | 第27-31页 |
4.6 消息传递机制 | 第31-33页 |
4.7 ARM与DSP通信 | 第33-34页 |
第5章 PDT协议栈软件实现及测试 | 第34-60页 |
5.1 PDT协议栈软件实现 | 第34-52页 |
5.1.1 状态机模块 | 第34-35页 |
5.1.2 MMI接口模块 | 第35-37页 |
5.1.3 业务缓冲器模块 | 第37-39页 |
5.1.4 语音收模块 | 第39-41页 |
5.1.5 语音发模块 | 第41-42页 |
5.1.6 OACSU模块 | 第42-44页 |
5.1.7 信道接入模块 | 第44-49页 |
5.1.8 自动回复模块 | 第49-50页 |
5.1.9 底层接口模块 | 第50-51页 |
5.1.10 静态内存申请模块 | 第51-52页 |
5.2 PDT协议栈测试 | 第52-60页 |
5.2.1 测试环境 | 第52-54页 |
5.2.2 测试项目 | 第54页 |
5.2.3 主要测试用例 | 第54-60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0-62页 |
6.1 总结 | 第60页 |
6.2 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