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9-11页 |
一、期待可能性理论概述 | 第11-23页 |
(一) 期待可能性的理论沿革 | 第11-15页 |
(二) 期待可能性的理论根据 | 第15-20页 |
(三) 期待可能性与我国古代法律思想的契合 | 第20-23页 |
二、我国刑法借鉴期待可能性的合理路径 | 第23-38页 |
(一)期待可能性借鉴的必要性 | 第23-26页 |
(二)借鉴期待可能性可能存在的弊端及分析 | 第26-29页 |
(三)期待可能性在我国刑法中的实现路径 | 第29-38页 |
三、期待可能性的具体适用 | 第38-48页 |
(一)期待可能性弱失判断的提起权归属 | 第38-40页 |
(二)入罪环节中期待可能性的适用 | 第40-44页 |
(三)量刑环节中期待可能性的适用 | 第44-48页 |
余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