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隧道工程论文--隧道结构理论论文

昔格达组地层大断面隧道变形规律及结构受力特征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2-25页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7页
        1.2.1 昔格达组地层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2 层状围岩隧道变形规律研究现状第14-15页
        1.2.3 支护结构作用机理研究现状第15-17页
    1.3 依托工程背景第17-22页
        1.3.1 隧道概况第17-18页
        1.3.2 地形及地质概况第18-19页
        1.3.3 气象特征第19-20页
        1.3.4 支护设计与施工方法第20-21页
        1.3.5 依托工程重难点第21-22页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22-25页
        1.4.1 研究内容第22页
        1.4.2 研究方法第22-23页
        1.4.3 技术路线第23-25页
第2章 昔格达组地层隧道试验段现场监测第25-40页
    2.1 监测目的第25页
    2.2 监测内容及方法第25-28页
        2.2.1 监测内容第25-26页
        2.2.2 测点布置第26页
        2.2.3 监测方法第26-28页
    2.3 监测结果及分析第28-38页
        2.3.1 隧道拱顶沉降分析第28-29页
        2.3.2 隧道水平收敛分析第29-33页
        2.3.3 围岩压力分布规律第33-36页
        2.3.4 次衬砌结构内力分析第36-38页
    2.4 本章小结第38-40页
第3章 昔格达组地层隧道变形及受力特征研究第40-66页
    3.1 计算模型及参数第40-42页
        3.1.1 计算假定第40-41页
        3.1.2 计算模型第41-42页
        3.1.3 计算参数第42页
    3.2 昔格达组地层隧道围岩变形规律第42-50页
        3.2.1 隧道拱顶沉降规律第42-44页
        3.2.2 隧道洞内水平收敛规律第44-46页
        3.2.3 隧道掌子面挤出变形规律第46-50页
    3.3 昔格达组地层隧道围岩压力分布规律第50-58页
        3.3.1 隧道围岩压力计算方法第50-54页
        3.3.2 隧道围岩压力数值模拟结果第54-56页
        3.3.3 隧道围岩压力计算图式第56-58页
    3.4 昔格达组地层隧道初期支护结构受力分析第58-61页
        3.4.1 初期支护结构受力时空效应分析第58-60页
        3.4.2 初期支护结构安全性分析第60-61页
    3.5 昔格达组地层隧道二次衬砌结构受力分析第61-64页
        3.5.1 二次衬砌分担围岩压力比例分析第61-63页
        3.5.2 二次衬砌结构受力及安全性分析第63-64页
    3.6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第4章 昔格达组地层隧道变形及结构受力影响因素分析第66-94页
    4.1 施工工法对隧道围岩变形及支护结构受力的影响第66-80页
        4.1.1 隧道洞周围岩变形分析第67-68页
        4.1.2 隧道掌子面挤出变形分析第68-72页
        4.1.3 初期支护结构受力分析第72-76页
        4.1.4 二次衬砌结构内力分析第76-80页
    4.2 围岩强度劣化对隧道围岩变形及支护结构受力的影响第80-92页
        4.2.1 隧道洞周围岩变形分析第80-83页
        4.2.2 隧道掌子面挤出变形分析第83-84页
        4.2.3 初期支护结构受力分析第84-88页
        4.2.4 二次衬砌结构内力分析第88-92页
    4.3 本章小结第92-94页
第5章 昔格达组地层大断面隧道围岩变形控制措施第94-111页
    5.1 掌子面前方围岩预变形控制措施第94-96页
        5.1.1 控制掌子面前方围岩预变形的方法第94-95页
        5.1.2 预衬砌法支护效果分析第95-96页
    5.2 掌子面挤出变形控制措施第96-99页
        5.2.1 控制掌子面挤出变形的方法第96-97页
        5.2.2 加固超前核心土控制效果分析第97-98页
        5.2.3 掌子面喷射混凝土控制效果分析第98-99页
    5.3 掌子面后方隧道变形控制措施第99-103页
        5.3.1 控制掌子面后方隧道变形的方法第99-100页
        5.3.2 不同钢架间距控制效果分析第100-102页
        5.3.3 不同喷射混凝土性能控制效果分析第102-103页
    5.4 昔格达组地层隧道灾变应对措施第103-109页
        5.4.1 隧道塌方冒顶第103-106页
        5.4.2 隧道基底泥化第106-108页
        5.4.3 支护结构失稳第108-109页
    5.5 本章小结第109-111页
结论与展望第111-115页
    结论第111-114页
    展望第114-115页
致谢第115-116页
参考文献第116-12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121页

论文共12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BIM技术在既有建筑改造中的应用探究
下一篇:桥梁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温度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