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场路结合的人体通信有限元建模与实验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4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1.1.1 穿戴式设备的发展 | 第8-9页 |
1.1.2 人体通信概述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0-12页 |
1.3 课题研究目的和内容安排 | 第12-14页 |
第二章 人体通信信道建模理论基础 | 第14-27页 |
2.1 人体信道电场模型推导 | 第14-25页 |
2.1.1 人体组织的电特性 | 第14-16页 |
2.1.2 人体通信的控制方程 | 第16-24页 |
2.1.3 人体通信的边界条件 | 第24-25页 |
2.2 人体信道外部电路模型 | 第25-26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基于场路结合的人体通信有限元建模 | 第27-43页 |
3.1 基于可视人的电场模型的建立 | 第27-33页 |
3.1.1 可视人体三维建模 | 第27-30页 |
3.1.2 可视人体电场模型的建立 | 第30-33页 |
3.2 基于可视人体的场路结合模型的建立 | 第33-39页 |
3.2.1 场路模型的建立 | 第33-35页 |
3.2.2 场路模型参数估计 | 第35-39页 |
3.2.2.1 场路模型短信道估计 | 第36-38页 |
3.2.2.2 场路模型长信道估计 | 第38-39页 |
3.3 场路结合信道模型有限元分析 | 第39-41页 |
3.3.1 频率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 第40页 |
3.3.2 组织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 第40-4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四章 仿体实物模型设计和测试 | 第43-53页 |
4.1 仿体实物模型设计 | 第43-48页 |
4.1.1 材料与方法 | 第43-46页 |
4.1.2 仿体模型制作 | 第46-48页 |
4.2 仿体实物模型性能测试 | 第48-52页 |
4.2.1 仿体实验平台搭建 | 第48-50页 |
4.2.2 仿体信道分析 | 第50-5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场路结合模型的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 | 第53-68页 |
5.1 验证性实验 | 第53-59页 |
5.1.1 场路模型有效性验证 | 第53-57页 |
5.1.1.1 场路模型短距离信道估计结果分析 | 第55-56页 |
5.1.1.2 场路模型长距离信道估计结果分析 | 第56-57页 |
5.1.2 仿体模型通用性验证 | 第57-59页 |
5.2 人体信道探究性实验 | 第59-66页 |
5.2.1 实验环境的影响结果 | 第60-62页 |
5.2.2 人体信道一致性分析 | 第62-64页 |
5.2.3 人体信道双向性分析 | 第64-66页 |
5.2.4 人体信道线性性分析 | 第66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结论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个人简历 | 第75-76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6页 |